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 师之不复,可知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5-15 09:58: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小题4】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庐于墓次   次:旁边
B.人有怪而问之者 怪:感到奇怪
C.高祖宥之不问也 宥:责备
D.诏权假昂节 权假:暂时代理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同类题3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妄以臆,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选自《孟涂文集》)

(简注)①问说: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②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著有《孟涂文集》44卷、《骈文》2卷、《广列女传》20卷、《论语补注》3卷。
(阅读指要)

文章开篇即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并指出“问”与“学”相辅而行。第二段指出今人有学无问源自“是己而非人”的师心自用的畸形心态。最后指出,“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进而对“问不可少”加以申述,回应篇首。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理有未(______)   (2)妄以臆(______)
(3)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 (4)自知其而谨护其失(______)
【小题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小题3】《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上文中与之一脉相承的几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一段作者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接着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强调好学一定要勤问。
【小题5】请为下面问与学的名句写出上句或下句。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论语·公治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