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彼尔维何  ②悟言一室之内 ③渐车帷裳  ④偭规矩而改错
⑤及尔偕老 ⑥匪来贸丝  ⑦谣诼谓余以善淫   ⑧岁亦莫止
A.①②④⑧
B.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④
D.④⑥⑦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27 03:4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藉之以其西(________)(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__________)
(3)以助其急(_________)(4)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_______)
【小题2】对下面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B.让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协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C.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再让韩、魏用阴谋手段协助解决四国的急难。
D.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四国有了急难,就让韩、魏背地里帮助解决。
【小题3】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说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不妥。
B.为证明范雎、商鞅有远见卓识。
C.为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
D.为证明秦之所忌非韩即魏。
【小题4】对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内容和写法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一文认为弊在赂秦,一文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
【小题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小题6】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日:“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脱:偶尔。③嘿(mò):悄悄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稿 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 具:完备,详细
C.遂大困,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  贾:商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奇之,立许字女   故为之文
B.留肆中饮食 巫医乐师百工
C.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不足外人道也
D.视母颜色怡,大喜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