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秦贪,其强  负:倚仗,凭借
②不顾恩义,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③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从车上下来
B.①相如车避匿  引:牵,拉,引申为掉转
②羝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③一时收 禽:通“擒”,捉拿,擒拿
C.①且庸人尚之  羞: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为差耻
②方欲使送武等 发:打发
③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应验
D.①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
②副有罪,当相 坐:连坐
③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03 04: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课文7、8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词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1)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益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躐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3)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翼:    ②诸: ③疏:
④舞:    ⑤奇: ⑥俾:
⑦赉:    ⑧裘马: ⑨贴:
⑩跬步: ⑪以: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小题4】小说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何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早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日:普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署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日:《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B.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无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导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
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也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
D.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要按礼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终天性聪慧,为官敢于直言。他为太守赏识,年仅十三岁就被派往京城求学,研习《春秋》;建初元年,他上疏直言皇帝要考察民情,体恤百姓。
B.杨终博学多识,论考经书异同。他建议依旧例研究探讨经书,得到朝廷认同;他因事入狱,在他人求情和自我申诉后被释放,最终能参与研讨经书。
C.杨终见识长远,规劝友人教子。他认为要按照《礼》制,以书计使孩子明智,以经传引导其志向;以前车之鉴告诫马廖注意子女教育,但未被接受。
D.杨终为人说情,反而殃及自身。他受兄长杨风所托,向太守廉范游说,结果被判罚流徙北地;皇帝东巡时,他赞颂嘉瑞并上述祖宗功业,才被赦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2)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