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
A.其圣人也亦远矣
B.而学于师
C.非能也,而绝江河
D.是故益圣,愚益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12 08:4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注杜诗》序

季振宜

丙午冬,予渡江访虞山剑门诸胜,得识遵王。遵王,钱牧斋先生老孙子也。入其门庭,见几 阁壁架间,缥缃粲然。茶碗酒盏,无非墨香。知其为人,读书而外,顾无足好者。

一日指《杜诗》数帙,泣谓予曰:“此我牧翁笺注《杜诗》也。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极年八十书始成。得疾着床,我朝夕守之。中少间,辄转喉作声曰:‘《杜诗》某章某句尚有疑义。’口占析之以属我。我执笔登焉。成书而后,又千百条。临属纩,目张,老泪犹湿。我抚而拭之曰:‘而之志有未终焉者乎?而在而手,而亡我手,我力之不足,而或有人焉。足谋之而何恨?’而然后瞑目受含。”

牧翁阅世者,于今三年。予读其书,部居州次,都非人间读本。而笔阵纵横,甲乙牵连,目眯志荒,不可辨别。遵王袞袞诵之,若数一二。以是牧斋先生所读书遵王实能读之凡笺注中未及记录特标之曰具出某书某书往往非人间所有又独遵王有之。遵王弃日留夜,必探其窟穴,擒而出之,以补笺注之所未具。装合辐辏,眉目井然,譬彼船钉秤星,移换不得,而后牧斋 先生之书成,后杜诗之精神愈出。人但知其能一弓,而不知其成之者三年;人但知其能三赋,而不知其成之者十年。后生轻薄,喜谤先辈,偶得一隅,敢奋笔涂抹改竄,参臆逞私,号召于人曰:“我注《杜诗》矣。”是犹未能坐而学揖让,未能立而学步趋,岂饮狂药中风者之谓,亦不读书而已矣。

嗟乎!牧斋先生仕宦爭五十年,生平精力购古书百万卷,作楼登而藏之,名曰“绛云”。一旦弗戒于火,皆为祝融取去,而《杜诗笺注》巍然独存于焦头烂额之余。杜曲浣花,拂水红豆。千载而遥,精气相感。默相呵护,有如是乎?

丁未夏,予延遵王渡江,商量雕刻,日长志苦,遵王又总乾数月,而后托人以传焉。遵王真不负牧翁幽冥之中者哉!

(选自《钱注杜诗》,有删节)

(注)①缥缃:书卷。②属纩:古仪,用新绵(纩)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属,放置。③受含:安心地去世。含:古代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等物品。④部居:谓以类相聚,按类归部。⑤中风:发疯。风,通“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析之以属我 占:口述。
B.号召于人曰     号召:召唤。
C.牧斋先生仕宦五十年   垂:将近。
D.而后托人以传焉 梓:印刷用的木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执笔登     积土成山,风雨兴
B.都非人间读本 不者,若属皆且为
C.后杜诗之精神愈出 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D.敢奋笔涂抹改竄 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牧斋引用多种世所罕见的古籍,笺注《杜诗》几十年,书成之后又反复修改,足见其专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钱注杜诗》的独特价值。
B.钱牧斋死后,遵王为了实现其临终遗愿,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钱注杜诗》的修订工作,既弥补了原书不足,又彰显了杜甫诗歌的精神。
C.一场大火烧毁了钱牧斋竭尽精力购置的百万卷藏书,唯独《钱注杜诗》巍然独存,作者感慨道,那必定是杜甫精魂在暗中默默呵护的结果。
D.本文叙议相间,语言骈散结合,颇见功力,尤其是牧斋临终前的语言、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将其对杜诗的珍爱刻画得人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是牧斋先生所读书遵王实能读之凡笺注中未及记录特标之曰具出某书某书往往非人间所有又独遵王有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之志有未终焉者乎?而在而手,而亡我手,我力之不足,而或有人焉。
(2)是犹未能坐而学揖让,未能立而学步趋,岂饮狂药'中风者之谓,亦不读书而已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一,再进,生为之饱   器:器重
B.书生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闻甲落魄,笑不,交以绝 顾:顾念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显著,显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