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将焉用彼矣 今由与求也,夫子
B.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赢而不助五国也
C.朝歌夜弦,秦宫人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D.送之至湖口,得观所谓石钟者   如乐作焉,笑谓迈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27 10:5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B.①是寡人过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吾还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注),无足观。独其西阁为,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有删改)

(注)卑庳迫隘:房屋矮小狭窄。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石梁,两崖 循:沿着
B.独其西阁为 胜:优胜
C.前芦山    揖:拱手行礼,此处指对着
D.不可数    殚:尽,竭尽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B.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C.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D.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丈山优美的风景大概从登上山三里多路,再越过十多级台阶才开始。
B.百丈山幽美险峻。既有小桥流水,凉风习习;又有峭壁飞瀑,水石相击。
C.百丈山上虽然有座庵,但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狭窄,没有观赏的价值。
D.芦山独立挺拔。周围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②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③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