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夫三代之为国,公卿士庶之禄廪,兵甲车牛之材用,山川宗庙鬼神之供给,未尝阙也,是皆出于农,而民之所耕,不过今九州之地也。今固尽有向时之地,而制度无过于三代者。昔者知务农又知节用,今以不勤之农赡无节之用。非徒不勤农,又为众弊以耗之。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古者计口而受田,家给而人足。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夫此数十家者,素非富而畜积之家也,其春秋神社、婚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与公家之事,当其乏时,尝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息不两倍则三倍。尽其成也,出种与税而后分之,偿三倍之息,尽其所得或不能足。
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二顷至一顷,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复用于今。为计者莫若就民而为之制,要在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取材于欧阳修《原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轻视 |
B.上下相移用以济 济:帮助 |
C.素非富而畜积之家也 畜:同“蓄”,积聚、储藏 |
D.至不胜,则贱卖其田 胜:能承担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之为吏者不然 招之去为禁兵 |
B.督之必尽其所任 今固尽有向时之地 |
C.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当其乏时 |
D.昔者知务农又知节用 上者量民而用有节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天的用度,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节制花销 |
B.耕者不复督其力 种田的人不再用完他全部的力量 |
C.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其余的(因租种土地)需交付租金且从外地迁移来的人叫浮客 |
D.皆以等书于籍 |
都按等级登记在官府的簿籍中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②农隙则教之以战。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认为粮仓充实才能顾及礼节,由此可见农业为立国之本。 |
B.古时候每年的耕种均有盈余,三年就能够积存出一年的储备。 |
C.土地和各项制度不变却费用短缺,由于为政者治理方法不当。 |
D.作者肯定井田制的作用,认为解决现今多种问题唯有恢复它。 |
【小题6】文中“为众弊以耗之”意思是农民被多种弊端所害,请概括说明后文写到了哪些害农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