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贾谊于长沙
A.襟三江而五湖B.俊采
C.亲戚之情话D.德一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2 09:4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背”。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游赵     适:恰好
B.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 上:同“尚”
C.途于邹 假:假装
D.梁王安得然而已乎 晏:安逸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击沛公于坐
B.①彼则肆而为帝 ②项王默而不应
C.①始先生为庸人 ②千金为鲁连寿
D.①皆有求平原君者也   ②所贵天下之士者
【小题3】对下列句子所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畏秦,(魏安釐王)止于荡阴,不进
B.所为见将军者,(吾)欲以助赵也
C.不果纳,(齐湣王)不得入于鲁
D.酒酣,(平原君)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见辛垣衍,用世人误解鲍焦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帮助赵国并非为个人利益考虑。
B.齐湣王对鲁、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鲁、薛两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的尊严,使天子之礼没能施行。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D.鲁仲连认为,秦国如果称帝,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而换上有才能的人。
【小题5】《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形象生动。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平原君和辛垣衍在文中的表现。
平原君:_____________ 辛垣衍: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标题“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义”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小题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小题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因B.而C.则D.且
【小题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视事”,古代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考察的官吏,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
【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