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此小大之辩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2 02:4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记载齐、楚、韩、赵、魏、燕六诸侯国事迹的文章。世家,《史记》中纪传体的一种。②山西:战国时称崤山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六国、秦国分别处山东、山西。③郊:与下句的“野”均指国土。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④冲:交通要道。⑤范雎(jū):战国时魏人,后为秦昭王相。⑥刚、寿:分别在现在山东的兖州、东平附近。⑦委:舍弃。⑧折:屈服。⑨寇:敌寇,入侵者,这里指秦国。⑩出身:挺身而出。⑪委:对付。⑫疆埸(yì):边界。
(阅读指要)
本文从读史入手,开宗明义,提出六国破灭是“不知天下之势”而一味“赂秦”所致,从而得出必须团结一致对敌的历史教训,暗讽北宋王朝对外妥协投降,只求苟且偏安的现实。文章立意高远,针砭时弊,结构严谨,脉络分明,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______)   (2)而山东之诸侯(______)
(3)得以自于其间矣(______) (4)至于秦人得伺其(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于”与“秦之用兵燕、赵,秦之危事也”句中“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范雎用秦而收韩。B.而使秦人得出入其间。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秦。D.贫者语富者曰。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其”的具体所指。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以蔽西。
“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小题5】(1)本文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出的六国应对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