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河伯欣然//于是予有叹
B.观于大海,知尔丑//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我谓也//凌万顷茫然
D.其善下之//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4 03: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泛指六国之地
C.秦时与臣 游:游玩
D.吾得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的
A.君我呼入    使子婴
B.具告事 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在危急时刻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项伯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突然变为转机,并且要求刘邦早点儿去感谢项王。
D.张良足智多谋,刘邦隐忍狡猾,项伯知恩图报,相比之下,项羽则有妇人之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B.必有事焉,而勿 正:预期。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压倒。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谓人曰
C.其子趋往视之 非徒无益,又害之
D.不耘苗也     助之长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盆缻秦王   奏:进献
B.相如张目之   叱:怒目而视
C.于是秦王不   怿:高兴、愉快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西河外渑池 不能容远近
B.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若舍郑以东道主
C.于是相如前进缻,跪请秦王   人之力而敝之
D.赵亦盛设兵待秦     死犹为厉鬼击贼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会前,蔺相如和廉颇都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廉颇向赵王诀别时说,“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表明了他对赵国前途的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秦王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以守为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秦王针锋相对,智斗秦国国君,使秦王自取其辱。
C.渑池相会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正面刻画,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 辞令的外交家的素质,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说明渑池会的胜利是以廉颇陈兵国境、严阵以待的军事准备为后盾 的,是赵国外交和军事两相配合的成功,也是蔺相如和廉颇相互合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