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A.①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齿,并列。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B.①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疾:快速
②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C.①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存在
③山不高,海不厌深 厌:厌恶
D.①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
②势五岳掩赤城 拔:挺拔
③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出官:离开京城做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7 09:5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映带左右  映带: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B.每览昔人兴感之  由:经过
C.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D.其一也 致:大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为流觞曲水 臣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及其之既倦 用之趋异也
C.俯察品类盛 凡是州山水有有异态者
D.亦将有感斯文 圣人不凝滞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
B.第二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C.末段文字主要写作者对死生之事发出兴尽悲来的感慨,最后阐明兰亭宴集的原因。
D.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虽以“悲”字作结,但最终表达了他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

同类题3

阅读训练

祁奚荐贤

刘向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日:“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杂事》)

(简注)

①祁奚:晋国贤者,大夫,后任中军尉。②比:偏爱。③党:偏私。④荡荡:宽广。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祁奚荐贤的故事。祁奚荐贤,出自一片公心,只考虑被荐者称职与否,而不管他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作者赞美了祁奚唯贤是举、不徇私情的美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孰可使(________) (2)晋遂解狐(________)
(3)非之子耶(________)    (4)内举不亲戚(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晋大夫祁奚
B.君问可,非问
C.君子谓祁奚能举
D.立其子,不为
【小题3】照应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引用了《书》、《诗》中的语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祁奚之谓也。
(2)唯善,故能举其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书院碑记

侯方域

顺治八年,燕山王公来守归德,首下教博士弟子,问以郡之政所宜先者,博士弟子对曰:“归有范文正公书院,先太守郑公,尝沿其意而创大之,储归之材。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行之既久,归之名公卿,接踵其间,出当世用不绝,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烝烝以变。今虽废,而人之讴吟思慕郑公之泽者,数十年不衰。窃以为佐朝廷,兴道育贤,郡国之政,宜莫此为大。”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其试士之期月几日?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具所司,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盖自郑公去,而书院之费,四十年,公一朝复之。呜乎,伟矣!

博士弟子曰:“是不可以无记。”谨按:书院之设,始于范文正公。公为诸生,即以天下为己任,其后参大政不久,未厥施,然所措置,率弘以远,即如在归,而归有书院,其随地收拾人才之意,是何可一日废也?范公往继之来守者,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历宋,而元而明,至万历间,始克有郑公再举行之。当时之人,亲被郑公之泽;至于今,其遗老有能言郑公时事者,犹书院,仰首唏嘘,不忍辄去,岂人情固习近而遗远耶?抑所以继范公之遗绪,于兵火丧乱之余,久而不坠者,实郑公力也?然则郑公之遗绪,又岂不待后之人哉!

夫天下法制,代有更变,惟学校弦诵之事,建国者卒无以易也。书院之设,与学校相表里,王化之本,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是诚不可一日废。乃自范文正公以来,上下千百余年,而其间之创而建,建而兴者,仅公继郑公而三。然则政之举废存亡,岂不视乎其人欤!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其石为碑。”而属余之记。呜乎!余之望于守是邦者久矣,何敢辞!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①侯方域: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本文作于汪顺治九年,时新任归德知府王登进重修书院。②燕山王公来守归德:燕山王公指王登进,后文提到的“归”都是“归德”的简称。③范文正公:指范仲淹。④先太守郑公:即郑三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尝沿其意而创大之 沿:承袭 ②资之田几区   饩:粮食
B.③归之名公卿   钜:有名望的   ④具所司 趣:通“促”,督促
C.⑤四十年 垂:流传 ⑥未厥施 竟:最终
D.⑦犹书院 过:拜访 ⑧其石为碑   勒: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储归之材 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
B.出当世用不绝   而属余之记
C.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 范公往继之来守者
D.侵而居之者几何家 何敢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 有学习的房舍供居住,有田赋提供费用,定期考试
B.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 因而读书人的学风也因多数人受触动鼓励而变得淳厚
C.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   不能明晓范仲淹的心意,书院也被淹浸而坍塌了
D.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   于是人才辈出的盛况由此而生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小题5】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其何敢辞”,结合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