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著导读(3分)
【小题1】《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一般认为,前80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后40回是________续作的。
【小题2】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__________、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__________、善良厚道的__________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04-28 05:0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根据《红楼梦》前4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人物字号和性格,判断下列的描写,符合李纨在大观园居所景色的是
A.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B.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C.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D.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
【小题2】根据《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判断下列咏菊的诗句中,薛宝钗所作的是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B.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C.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D.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小题3】下列对《红楼梦》写作特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叙述故事时,有时插入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使文章富于变化:如英莲随薛蟠入京后,中间插入刘姥姥一段,后借周瑞家眼中才交代她在薛家的身份。
B.有些段落对所描写的人物不作正面刻画,而是着力渲染与其特征相反的方面,互相映衬:如《西江月》用“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来突出宝玉的“情痴”。
C.故意设置相似的情节,使其重复出现,但这些情节展现的细节或人物绝不雷同:如甄宝玉挨打和贾宝玉挨打,薛宝钗的冷香和林黛玉的奇香。
D.重视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对每个主要人物的相貌、衣着、行为、性格,均有极其细致的描写:如刚入贾府时林黛玉的衣着,史湘云的相貌。
【小题4】《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成为了王熙凤的典型语言,凸显其性格的一个侧面。在《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有典型的语言,展现了其特有的性格。请你从下面任选其一,赏析该人物形象。150字左右。

①“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对王熙凤的话)

②“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贾宝玉对袭人规劝前的话)

③“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黛一同葬花时,林黛玉对贾宝玉所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迎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动他的好处,他才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人罢了,并不 愿和这些人来往!”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的出些什么来?”
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连忙解释说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过,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脸羞得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的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幸而是宝姑娘,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谁知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 ,他后来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的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么?”
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悄悄走来,不想刚走进来,正听见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处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小题1】宝玉为什么不愿意去见贾雨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本是“混世魔王”,根本不想听从别人摆布,所以他不愿去。
B.贾雨村来的不是时候, 宝玉正和袭人、史湘云等谈得投机,所以他不愿去。
C.贾雨村和宝玉年岁相差太大,在一起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他不愿去。
D.贾雨村是仕途之人,只注重仕途经济,而宝玉是一个封建叛逆者,他们的志向不同,所以他不愿去。
【小题2】作者写湘云劝宝玉学些经济学问之后,又顺手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还赞宝钗“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对这一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既补叙前事,又为下文宝钗“规劝”一节内容作铺垫。
B.一笔道出了史湘云、薛宝钗、袭人三人在对待仕途经济上的一致观点。
C.暗示了袭人是坚决地站在“金玉良缘”一边,坚决反对“木石前盟”。
D.为了 表示贾宝玉确实是一个不听别人规劝的“混世魔王”。
【小题3】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为什么“又喜又惊,又悲又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