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姐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愈远了。(《家》)
B.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就是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烧烤了鹿肉说,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吃了肉,玩射覆酒令,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头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嚷嚷地吟诗。(《红楼梦》)
C.“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D.克罗旭先生的侄儿,索漠城初级法庭庭长德·蓬丰先生有一种习惯:辩护律师如果冒冒失失地称他德·蓬丰先生,开庭时律师便会发现自己做了件蠢事;谁要是称他庭长先生便可以得到他的关照;若溜须拍马者减他克罗旭先生,他会笑逐颜开地给予青睐。(《欧也妮·葛朗台》)
E.董承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与太医吉平商议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农奴告发,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人杀了。曹操杀了董承等人犹不解恨,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劝止。曹操又下领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并派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三国演义》)
【小题2】.简答题。
请简述“宝玉摔玉”的故事。(《红楼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5:2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小题。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1,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2,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注释:(1)无赖:纠缠不舍。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2)平章:品评,赞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
B.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
C.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
D.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
【小题2】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韦庄《庭前菊》)
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小题3】本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

注释:(1)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节选自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小题1】贾宝玉认为送林黛玉表字“颦颦”是极妙的,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小题2】选文反映了林黛玉的哪些个性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