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鼻烟壶
肖复兴
我们老院进二道门东厢房的第一家,住着老孙头儿。我们都这样叫他,现在想来那时候也就50岁上下,并不老。他一辈子没结婚,那时候,他的母亲还在,七十多岁,身体不好,常年躺在床上。
老孙头儿大概是我们老院里学问最高的一位,是个英语翻译,据说从美国回来的。人家上门把要翻译的东西送来,他在家里就把钱挣了。那时候,我们一帮孩子常到他家里玩,东厢房靠窗是一张写字台,放着他的命根子——打字机,我常偷偷敲打键盘上圆圆的小按键,发出“嘚嘚”的声音,特别好玩。
老孙头儿工作之余的最大消遣就是吸鼻烟,而且非常讲究。他家里有好多鼻烟壶,装在墨绿色的铁皮盒子里,高兴了,他会打开盒子,让我们欣赏那形状不一、图案各异的鼻烟壶。鼻烟壶的口很小,里面画有好多图案,有山水花鸟、英雄人物、市井风俗,色彩有金糕红、湖水绿、珐琅彩等。忙的时候,他会让我们帮他去买鼻烟。每一次买鼻烟,他都会从盒子里找出不一样的鼻烟壶,好像在挑选他的卫兵。他买鼻烟,必定要天蕙斋的。我们都特别愿意帮他买鼻烟,老孙头儿会让我们把买鼻烟找的零钱拿来买糖吃。
天蕙斋离我们老院不远,道光年间就开业了。鼻烟作为一种闻品,现在很少有人喜欢了,但在清末民初,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它都很有市场,就像现在的香烟一样。老孙头儿跟我们白话,上好的鼻烟,一两的价钱当时能买44斤洋面。好家伙!听得我们都嘬牙花子。
天蕙斋不太起眼,它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门脸瘦长。可那时我们个子太矮,台阶显得越发的高。我们一帮男男女女的半大孩子,拿着老孙头儿给的钱撒着欢儿去天蕙斋,主要目的是找了零钱,去前门大街买糖分着吃,我们老院的孩子,大概没有一个没去过天蕙斋给老孙头儿买鼻烟的,便也没有一个没吃过老孙头儿的糖的。
好玩的年华都过得快,童年和少年时光,像鸟一样飞走了。等到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有一天,一帮红卫兵闯进老院,径直闯进了老孙头儿的那间东厢房。那时候,红卫兵造反、抄家,已是常事,见多不怪——让我诧异的是,为首的竟然是我们老院的一个女孩子,她比我小3岁,以前,没少像跟屁虫似的,跟在我的后面,去天蕙斋帮老孙头儿买鼻烟。
正是夏天,天很热,老孙头儿正在家里帮母亲擦身,哪里想到红卫兵长驱直入。那个女孩指着老孙头儿的鼻子,劈头盖脸说他是美国特务,让他交出藏在家里的电台。老孙头忙跟她解释哪有什么电台。她指着写字台上的打字机说:“这不是电台吗?”老孙头儿叫着她的小名说道:“孩子,那是打字机,你又不是没见过我拿它打字!”她说:“你用它白天打字,夜里发报,以为我们红卫兵小将不知道?”说着,她便带着红卫兵开始乱翻东西,一下子翻出了老孙头儿的宝贝——墨绿色的铁皮盒子,她指着盒子上印着的一行英文小字“Made in the U.S.A.”,对那帮红卫兵喊了起来:“看呀,这里有美国的东西,他还不承认自己是美国特务。”老孙头儿再一次叫她的小名,解释说:“这就是以前用过的美国奶粉盒子。”然后他打开盒子,指着里面装的鼻烟壶又说:“你也不是没见过,都是鼻烟。”她一把夺过盒子,摔在地上,鼻烟壶碎了,鼻烟撒了一地,她质问老孙头儿:“这是什么?美国奶粉盒子?里面装的就是美国炸药!”
老孙头儿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装鼻烟壶的盒子,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灾难。他的母亲惊吓过度,没几天便过世了。到我插队结束回北京,我回老院时看到他,他还点着那个女孩的名字对我说:“你说这孩子是怎么想的,非把个装鼻烟壶的奶粉盒子说成是装美国炸药的。
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女孩子,不知道现在她会怎么想,会不会还记得这桩往事……
(选自《我们的老院》,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鼻烟壶”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简要概括“老孙头儿”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小题3】请探究“你说这孩子是怎么想的,非把个装鼻烟壶的奶粉盒子说成是装美国炸药的”这句话的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6 02:1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卖琴
(加拿大)费力克斯·勒克莱尔
(1)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2)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3)“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4)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5)那男人说:“我知道。
(6)“您想卖掉它?”
(7)“是的,先生。”
(8)“贵姓啊,您?”
(9)“于贝尔·托马斯。”
(10)“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1)“16年了。”
(12)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13)“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14)“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15)“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16)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17)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18)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19)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20)“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21)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22)“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23)“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24)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①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25)“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26)“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27)②“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28)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29)“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30)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31)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32)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33)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34)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35)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是因为他对小提琴的珍爱,想完璧归赵,让制琴师来保管它。
B.制琴师讲述自己16岁演奏成功却被狗咬致残而做制琴师的故事,是为了让音乐家在陷入困境时不要绝望,要追求、热爱生活。
C.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D.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
E. 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所以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
【小题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小题3】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探究。结尾处,“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在文中有何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云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的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

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費,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覆去地躺在床上。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

“是!噢,不、不……”

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没———没有!”

“大爷,”孩子小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如水的月光在闪动。“孩子……”我接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虔掩的楼道门口。

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同时为行文设置了悬念,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B.小说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比喻等人物描写方法,既表现了“孩子”备受生活重压后的疲惫状态,也形象刻画了“孩子”面对命运打击时的不屈形象。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使情节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另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小说主题。
D.小说结尾“我”与“孩子”和谐的一幕令人感动,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
【小题2】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沉默:
②漠然:
③终于:
【小题3】小说结尾“我”为何“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出神
陈毓
①十几年的光阴随水流去,江河归位,空气中又能闻见成熟庄稼的芬芳气息,孩子的笑闹声随炊烟在村庄上空明亮升起……
②禹觉得郁积在胸口的一股气慢慢散开,让他的身子放佛要飘起来,又仿佛终于能够放下似的觉得轻松。从山巅向下望,阳光照耀着河流,照耀着村庄,照耀着田里劳作的男女。那些人,他们现在在路上遇见他,都要远远站住,静静垂下双臂,把头偏向一边,微微地向他笑,低低地唤他一声“禹爷”,然后目送他走远。那景象让禹有点幸福、有点疲惫,还有点莫名的感伤。人民的拥戴声和欢呼声让他心惊,他只能微笑,可笑着笑着笑容就失了温度,僵在脸上冷冷的,使人难受了。
③他越来越不爱出门,无聊地躺在石榻上,看着墙上裂缝中一株雨季里长出后又枯死的灰白的草发呆。呆着,不觉想到了来世,今生似乎没甚可想了,那来世呢? 若是真有来世,还作一个治水的贤人么?禹独自呵呵地笑了
④来世?自己倒愿意变作一棵树,禹想。不做激流中的石头,不做可以轻松飞过湍急流水的飞鸟,就做一棵苍苍的枝深叶茂的树,长在人迹不能至的山之凹,自在之外,顺便给远行的飞鸟停停脚,让劳顿的兽在它的枝干上蹭蹭痒……
⑤呵呵,禹感觉快乐、感觉宽慰,再次笑了。他听见耳边飒飒的、簌簌的、淅淅的声响,恰似风吹树叶的声息,树枝沐在雪中雨中的声息,多么好啊。禹仿佛真的感觉到鼻息之间那树叶清苦的潮润气息,闻见当风到来雨到来雪到来时,树散发的各个不同的美好气息。
⑥被这种念头拧着心,禹不觉并拢了双脚,伸直身子,双手合十,用力向上提升身体,同时向右旋转。禹慢慢旋转,慢慢把重心转到一只脚上,并且越来越快地旋转,快到自己感觉都要飞起来了。他真的是飞起来了吗?禹听见身体中噼噼啪啪的声响,仿佛体内正在开花,在一声紧似一声的噼啪声中,他感到上半身越来越轻,而他的双脚似乎合二为一了,那么牢靠、那么扎实地和大地亲密相融。他真切地感到脚下泥土松软的温热气了。
⑦惊喜和幸福涨满内心,让禹有点昏晕,他顺其自然地昏晕了半刻钟。随后他慢慢从那种昏晕里醒过来。低头打量自己的身体,他看见自己的下半身已然是一截苍苍树木了,他将信将疑地沿着树身向上看,他看见自己的头上正顶着一棵高大茂盛的树冠,巨大的幸福感冲击着禹的头,使他沉沉睡去。
⑧醒来的第一个念头,禹就是热切的等待妻子。他一心一意地等妻子到来,他一定要说服她也变成一棵树。想当年三过家门不入,的确使她颇受了些冷落和委屈,现在,如果妻子也愿意变成一棵树,那他从此将根根叶叶、枝枝杈杈地终日与她厮守一起,还有什么遗憾呢。再说,单是变树时的美妙感觉,无论如何,也要说服她试一试。
⑨要是她不肯听他的呢?那就一把抱住她,哄她、教她——收拢双脚,双手合十。帮她旋转。飞升。看,变成树了吧。变树的感觉如此美妙,体会到了,她也不会埋怨的吧。
⑩可是,妻子怎么还不到来呢?禹打算像一棵树那样伸展身体,向着远处张望张望。却只听见脚底下“啪”的一声,犹如瓦钵摔碎在地的声响。禹惶然低头,却看见自己依然端坐的神龛上,在终日缭绕,从不肯有片刻歇息的香烛烟雾里。禹仿佛做梦似的长久地发了一回呆。
被常年的烟火熏灸,禹感觉自己的眼睛是那样肿胀,他的肩背僵硬如同死了一般,治水时落下的腿病使他的双腿沉重,没有一丝想要动弹一下的欲望。
收回视线,端正目光,从深沉的恍惚中清醒,禹还是在神龛上尽力地坐正自己的身子。
【小题1】文题“出神”一语双关,请对此予以解说。
【小题2】文中三处划线句中的“笑”,分别体现了禹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3】请赏析第六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小题4】统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雪夜上梁山

(一)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到侧首看时,都是座头。拣一处坐下。只见一个酒保来问道:“客官打多少酒?”林冲道:“先取两角酒来。”酒保将个桶儿,打两角酒,将来放在桌上。林冲又问道:“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林冲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酒保去不多时,将来铺下一大盘牛肉、数般菜蔬,放个大碗,一面筛酒。林冲吃了三四碗酒,只见店里一个人背叉着手走出来,门前看雪。那人问酒保道:“甚么人吃酒?”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着一双獐皮窄靿靴,身材长大,貌相魁宏,双拳骨脸,三丫黄髯,只把头来摸着看雪。

(二)林冲叫酒保只顾筛酒。林冲说道:“酒保,你也来吃碗酒。”酒保吃了一碗。林冲问道:“此间去梁山泊还有多少路?”酒保答道:“此间要去梁山泊,虽只数里,却是水路,全无旱路。若要去时,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林冲道:“你可与我觅只船儿?”酒保道:“这般大雪,天色又晚了,那里去寻船只?”林冲道:“我与你些钱,央你觅只船来渡我过去。”酒保道:“却是没讨处。”林冲寻思道:“这般却怎地好?”又吃了几碗酒,闷上心来。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禁军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五言诗,写道:“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三)林冲题罢诗,撇下笔,再取酒来。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却在这里!见今官司出三千贯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见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林冲道:“你真个要拿我?”那汉笑道:“我却拿你做甚么?你跟我进来,到里面和你说话。”那汉放了手。林冲跟着,到后面一个水亭上,叫酒保点起灯来,和林冲施礼,对面坐下。

(四)那汉问道:“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要寻船去,那里是强人山寨,你待要去做甚么?”林冲道:“实不相瞒,如今官司追捕小人紧急,无安身处,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因此要去。”那汉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兄长来入伙。”林冲道:“沧州横海郡故友举荐将来。”那汉道:“莫非小旋风柴进么?”林冲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汉道:“柴大官人与山寨中大王头领交厚,常有书信往来。”原来是王伦当初不得第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因此有恩。

(五)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江湖上但叫小弟做‘旱地忽律’。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笺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两个在水亭上吃了半夜酒。林冲道:“如何能够船来渡过去?”朱贵道:“这里自有船只,兄长放心。且暂宿一宵,五更却请起来同往。”当时两个各自去歇息。

(选自《水浒》第十一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急于去梁山泊,可又没有船,正在为难之时,冒出一个朱贵,去梁山泊的问题瞬间得到了解决,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林冲叫酒保也来吃碗酒,充分表现了林冲乐善好施的思想。得势时,他乐善好施;落难之时,他还是乐善好施。可见乐善好施的思想已经融化到他的灵魂深处去了。
C.酒保说没有船去梁山泊,其实说的是假话。酒保和朱贵一样,都是梁山泊义军派出的探子,他们开酒店是假,探听往来客商经过是真。
D.本文中的林冲已经对高俅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称他为“这贼”;但他对大宋王朝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他还说出了“有国难投”的话。
【小题2】作者写林冲在酒店墙壁上题诗,有什么意图?
【小题3】金圣叹在评点本文第3段时三次使用了“奇”。你认为“奇”在哪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②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邀我下棋。他起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掏出棋盒,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搁不下,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来来来,你先走。”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
③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站台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车身忽地一动,人群“嗡”的一下,哭声四起。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④恰好这时有人找他,说他妹妹刚才四处寻找他,我这才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一生。
⑤一路下来和王一生谈话多起来。谈家世说到吃,我说:“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吃,而且,饿得快。”他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我承认他说得有些道理,不禁问他:“你总在说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向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我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⑥我看他对吃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听见前面大家拿吃的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以后,他把一双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用嘴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⑦我给王一生讲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他给我讲捡破烂儿的老人送他棋谱的事:“这是本异书,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手抄,边边角角儿,补了又补。上面写的东西,不像是说象棋,好像是说另外的什么事儿。我第二天又去找老头儿,说我看不懂,他哈哈一笑,说他先给我说一段儿,提个醒儿。他一开说,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开宗明义,是讲男女的事儿,我说这是四旧。老头儿叹了口气,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
⑧王一生告诉我,老头儿自感自己日子不多了,无儿无女,就把棋谱传给他。他问捡破烂儿的老人:“老人家,你棋道这么好,怎么干这种营生呢?”老头儿叹了一口气,说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又说他从小没学过什么谋生本事,现在想来,倒是训坏了他。
⑨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棋道,就又问那本棋谱。王一生很沮丧地说:“我每天带在身上,反复地看。后来你知道,我撕大字报被造反团捉住,书就被他们搜了去,说是四旧,给毁了,而且是当着我的面儿毁的。好在书已在我脑子里,不怕他们。”我就又和王一生感叹了许久。
(选自阿城《棋王》,有删改)
文中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