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C.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9 10:2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其发展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黄金期,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这都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启的新篇章。深度学习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建立大规模神经网络,在充沛的数据支持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其实所谓深度学习技术已经默默为我们服务多年了,谷歌搜索、脸书(Facebook)的自动图片标记功能、苹果的语音助手、亚马逊推送的购物清单,甚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是深度学习的产物。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霍金、马斯克等学家都公开发声,担心人工智能会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说中人机大战的情节。其他人则害怕认知工作的自动化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曾经的“机器问题”卷土重来,我们需要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杨宁《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9月I4日人民网)
材料二
人工智能(AI)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或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对现有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造。AI重在提升效率,而非发明新流程、新业务。未来10年,不仅仅是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尽早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引入“AI+”的先进思维方式,就很容易处于落后的追随者地位。
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这绝不是一件过于超前的事。人工智能发展涉及科研向产业转化的诸多挑战,在各行业应用AI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流程都需要更高层面的信息共享和整体规划,未来的因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则亟待新一代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与再培训机制、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建立和完善单靠企业或社会的力量,这些全局层面的问题是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

材料三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Beaumont〕介绍,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各个产品线,包括消费者导向的产品,比如谷歌翻译中的图象识别技术,可以通过相机镜头去翻译标志、菜单等;对数据中心的控制和评估可以提高效率;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高筛查出疾病的准确率。
“现在来中国介绍和探讨AI是最佳的时机。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科技资产,还有很多的计算机科学家,谷歌在中国也雇佣了很多软件工程师。除此之外,中国一旦有一个想法,就立刻把它打造成一个原型的能力非常强,还有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中国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石博盟说。
(摘自《对话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中国人工智能有得天独厚优势》,2017年10月12日新浪科技)
【小题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发展得十分迅猛,这得益于充沛的数据支撑下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
B.谷歌搜索、苹果的语音助手等技术,是通过对模拟人脑结构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而实现的。
C.人工智能已经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对卷土重来的“机器问题”我们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尽早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引入“AI+”的思维方式,否则在未来十年很难领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材料一详述了人工皆能发展的历史,以及人们因其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担忧都不无可能。
B.材料一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会产生根本性的改造,指出应该在国家层面做好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具有前瞻性。
C.石博盟看中中国的原因是中国拥有大量科技资产、大量计算机科学家、还有海量的数据,所以他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D.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所受的阻力最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自身的优势,中国可以在更高层面实现信息共享和整体规划。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禁指

斯继东

好像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吧,来看曾先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除了弹琴的弄音乐的,还有搞书画的,自称作家的,报社电视台的,后来甚至还来了当官做生意的。

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烦。

我宽解他,别人欢喜琴,你应该高兴啊!

你看他们是真心喜欢琴吗?一个个穿戴得今不今古不古,三不像六样生。曾先生说。

还有,我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一夜之间我怎么就生出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啊?还不是拉虎皮扯大旗,行坑蒙拐骗之实?曾先生说。

一只手明明有五个指头,为什么要立一个禁指,他们知道吗?曾先生说。

为什么啊?我问,我也好奇。我只知道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

《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

生气归生气,人来了,曾先生照例还是客客气气。

这其中,小余于曾先生是个例外。曾先生在上海时,读大学的小余是琴听得最多的一个。小余每年中秋过年两节必到,平时来也从不空手。小余来曾先生都留饭,我得加一荤一素,曾先生也会多喝一汤碗黄酒。一老一小端着酒碗,不聊别的,就聊琴。

讲得最多的是《文王操》。

曾先生这些年翻来覆去在打的古谱就是《文王操》。据曾先生讲,古籍中就有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文王操》和孔子向师襄学弹此曲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文士琴人的诗作琴论中每有提及。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但《文王操》有据可考的曲谱有十多种,各种版本曲名不一、段数不同、曲调相异、或有辞或无辞。这中间的甄别、择选和糅合,远非简单的打谱所能一言道尽。面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望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自己的古琴老师张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

某一日,曾先生终于把《文王操》打好了。

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

我陪曾先生去体检,曾先生说一带两便,让我也做做。曾先生执意,做做就做做。过几天去拿体检结论,曾先生没事,倒是我查出了问题。曾先生拿了我的化验单去问主任医生,问了很长时间。出来曾先生只说有几个指标不太好。

小医院靠不住,我们去上海看看。曾先生说。

我会吃会围上好贴通一个人,空劳劳去什么上海啊?我不答应了。

我带你去瞧瞧外滩,看看东方明珠塔。曾先生说,顺便查一查,放心些。

曾先生平时不太用手机。这次找出电话本打了不少电话。

送到医院,一切就都由不得我了。曾先生托了熟人,住院部住下来后,胸透CT核磁共振生化全套胃镜切片一样一样做。我虽然字眼少,阵势还是看得出。是癌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倒也不瞒我,问题出在胃里,好在发现得早。我请了上海最好的医生给你做手术,侬勿要怕,胃跟韭菜差不多,割了就长。临了大事,曾先生照旧泰悠悠,不慌不张。手术前后,曾先生一步勿脱守在床边,怕不周到,还请了个陪护。虽然请了陪护,事情曾先生还是抢着做。

原来曾先生也不是只会弹弹琴。

“这倒好,变成你服侍我了。”我对曾先生说。

曾先生把手上的书放下来,笑眯眯回对我:“不着慌不着慌,等你病好了,还让你原模斯样服侍我。”

“这么久没摸琴,你郁屈煞了吧?”我问曾先生。

曾先生呆得呆,说:“还好还好。”

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月院。曾先生没食言,出院后当真带我去嬉了外滩,爬了东方明珠塔。在塔前,我俩还合了个影,是曾先生提议的。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曾先生也是第一次爬东方明珠塔。

归到家的那个晚上,曾先生破例没有弹琴。

第二日一早掸尘时我才发现,搁架上的琴——不见了。

我慌急慌忙喊曾先生。曾先生关了门在卫生间冲澡。

洗得干干净净出来,曾先生无事似的答了句:“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

什么?我杵在那里。

“秀琴啊……”曾先生喊我一声,“人也好,琴也好,总有一天是要脱手的。”

我的眼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蹿了出来。

那天早晨,曾先生又跟我提起了张先生。他说张先生惜物却又不恋物,“文革”初期,前明陈圆圆的琵琶被砸,“虎啸龙吟”被盗。别人问起来,张先生淡然一笑:“这天下都今天你明天他的,一张琵琶一床琴又算什么?”曾先生说,张先生的书房里挂有马一浮先生持赠的一幅字,其中有两句他近年总会时不时想起。

我问哪两句。曾先生破例用普通话吟了出来——

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阳春。

之后,一直到过背,曾先生的手指再也没有碰过琴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是本文的线索,将“我”和曾先生连接起来,无论是曾先生和“我”谈琴,还是因为“我”住院卖琴,都与“琴”相关联。
B.小说使用了不少方言,不仅没有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雅俗共赏之美。
C.小说由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语调沉静,既把古琴文化叙述得合情合理,又增加了传奇色彩,把日常生活叙述得具体而丰富。
D.文章将笔下的人物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最后曾先生卖掉心爱的古琴这一情节,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间温情,令人感叹
【小题2】小说着意写曾先生打古谱《文王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禁指”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题文)(2015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联考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转化地位决定了教育只能着眼于人的发展。然而,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
实践的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和能动的存在物,这表现在以“主体性意识”为核心的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诸多方面。主体虽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真正的主体。即使在某种意义上人都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体,也有一个主体性强与弱的差异。真正作为主体的人或主体性强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为此,人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地认识主体自身,这是人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人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二是要引导人去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他越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越了解客体,越具备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他的主体力量就越强,就越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因此,认识和把握客体,是人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但是,认识和把握客体,具备与客体交往的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是客观地赋予了人以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能否得以发挥和确证,还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强弱。要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就必须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即充分认识人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巨大能动性。据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人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增强主体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觉度。教育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时也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必须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和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坚持从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发挥和发展了人的主体性来审度教育,这为评判教育的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价值标准,也为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选自扈中平《教育目的论》)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教育”和“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B.教育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人的主体性。
C.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教育要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人具有能动性,具有主体性意识,他们表现出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特点。
B.不同的人,主体性强弱不同,在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方面会存在差异。
C.人们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前,就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
D.人们在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后,才能客观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认识主体自身,所以人应该争取尽早成为实践的主体。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把抽象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把无价值内涵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B.主体力量较强的人,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具备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
C.现代教育呈现出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的趋势,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
D.评价教育的现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其是否注重人的主体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储备期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投入市场应用,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的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将实现新的技术突破,拥有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如果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中国就完全可以生产出L3智能驾驶汽车。
D.无人驾驶研究需要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尝试解决能实现类似人类思维的预测能力的难题。
【小题3】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