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D.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B.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C.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7 12:11: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制作了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机器,这台“设计巧妙”的机器,实际上是将一名棋力出众的棋手隐藏在其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然而,2006年,当世界冠军棋手克拉姆尼克与电脑“深弗里茨”对抗时,却少有人将这台机器同237年前的“冒牌货”进行类比。两者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这次,棋手换成了软件程序员,不用置身在机器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人、一对一的争锋对抗一直津津乐道,如古罗马的角斗士,拳王阿里的三次卫冕战。如果这种对抗发生在两位英雄之间,带有某种“巅峰之战”的意味,观众们一定更会为之如痴如醉。

电脑和人类棋手在棋盘上的对抗,实际上也具备了这种让人迷恋的“巅峰之战”的特征。只不过,从体力的角逐变成了脑力的对决。从10年前的卡斯帕罗夫对决“深蓝”,到今天的克拉姆尼克对决“深弗里茨”,棋盘上面对面的是两个极致:一边是人类智慧的“偶像”,另一边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人对电脑怀有“偶像崇拜”的心态,越是不了解电脑,越觉得它神秘,甚而有些"恐怖"。因为它看起来,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和控制,而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它,这个"硅怪物"似乎已经凌驾于人类之上。

从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到基努李维斯的《黑客帝国》三部曲,这些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讲述的都是人创造的智能机器挣脱人类控制,进而用各种手段"统治地球"的故事。但是,有科学家却明白无误地表示,他看不到电脑有全面战胜人类的可能,因为理论上,电脑是只会因循而不会创造的。

战胜电脑,其实就是战胜人脑。实际上,任何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如此。即使电脑战胜了人脑.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新标杆,这于"人类的尊严"毫无损害。

当F1的传奇冠军舒马赫以200多公里的速度冲线时,没有人会觉得,这部F1赛车损害了同样以速度和技巧称冠的刘翔的威名。我们已经看透了汽车,看透了这背后其实是置身于驾驶舱中车手之间的对抗,进而为之欢呼。那么,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

(乙)

“更深的蓝”在关键的第六局赢了棋王卡斯帕罗夫。荧屏上可以看到现场棋迷屏息凝神观看比赛,随即又看到棋王双手掩面陷入苦思,以极端痛苦的表情宣布败北。这是有史以来电脑第一次打败人类棋王,也是卡斯帕罗夫称霸以来首度落败。

电脑战胜人脑,智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令人深思。《纽约时报》报导中曾提到棋王卡斯帕罗夫采用了“功能论”的观点,把智慧锁定在它的功效与成果上,但是IBM反而没有那么看得起“更深的蓝”,他们的观点是“智慧至少应该代表一种可以从失误中学习的能力,而这一点却是‘更深的蓝’办不到的”。他们还认为,“智慧也应该包含情感和意识”。

这真是可圈可点的一句话,如果是人类智慧,它必须包括它的失误与挫败。然而,在这个情感及意识过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人生如棋啊!)以及随之产生的错误与失意,都是人类高贵的挫败。惟有在不断挫败中奋起,不屈不挠去追求或达到更崇高的理想,才能让人性与灵性在超越胜败中取得和谐一致。即使阿城《棋王》中的那位“棋王”王一生碰到“更深的蓝”,也会同样败在它的手里,因为“盲棋”正是电脑记忆的拿手好戏,它能够在一瞬间考虑2亿着棋,如此以一敌七的盲棋又何足道哉!但是“更深的蓝”永远不懂一盒乌木篆字的棋子与一副用牙刷柄磨成的棋子的区别,也不理解为何王一生在赢棋之后,呜咽着,哭喊着,怀念他的母亲。

还有,当“更深的蓝”打败了棋王,它胜利的喜悦在哪儿?

附表:

【小题1】甲文第二自然段“巅峰之战”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甲文作者说“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但“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说说“为之欢呼”的理由。
【小题3】乙文描述卡斯帕罗夫失败是“极端痛苦的表情”,作者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比较两文的异同,完成下表的填空。

【小题5】对甲、乙两文论述重点概括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B.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C.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D.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小题6】阅读附表,分析概括表中信息,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可以分要点说明;不必详述具体数字;不必评论。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老牛倌儿

刘章

(1)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宇,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来,我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的一生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宇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2)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就放牛。

(3)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4)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拔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①),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5)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鹤立。

(6)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

(7)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成红小豆用篝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大大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主人看他着急,忙说:“大哥,唱。”他悠悠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8)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是“坡伊呀”,这个字该怎么写?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

(9)有一回他拦住我,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

(10)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叔公跪在一旁祷告说:“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一顿。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

(11)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

(12)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

(13)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就说:“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老牛倌儿念了四书五经,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

(14)谁家想让孩子念书,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

(15)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

——选自《美文》2017年第9期,有删改)

(注)①赢政幼时的老师,教育认真、要求严格。赢政若不完成功课,就用荆条揍他,后赢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
【小题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书生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九、十两段写老牛倌儿买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这句话的意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 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 亿至5 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 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 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 黄金,1000—3000g 白银,100kg 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7 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 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B.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C.鼓励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是一种正规渠道,能够更便利地服务用户,也较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B.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C.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更新量、废旧手机存量和手机中贵金属的含量等,揭示了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
D.材料三以苹果公司推出的以旧换新服务为例,倡导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废旧手机回收正规渠道,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
【小题3】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篱笆墙
周仁聪
三婆娘家姓刘,婆家姓王,嫁到王家后,人唤王刘氏。三公死得早,三婆守了二十多年寡,是远近皆知的最守妇道的人。对儿女要求也严,要他们规规矩矩做人,常说娃儿们要争气点儿,也不枉你娘为你们守了一辈子寡。
三婆平常就背个背篓四处拾柴禾。这天,她走得好远好远,在一片围着竹篱笆墙的桔子林外,三婆拾得了满满一篓柴。
“刘姑娘,你是刘姑娘吗?”
三婆一惊,几十年前曾听过的称呼又在耳边响起,她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那时村人和家人就这么叫她。多么亲切,她甚至怀疑是否在叫自己,但篱笆墙内那个佝偻着 腰身掉了满口牙的老头确实正笑呵呵地望着自己。
“刘姑娘,不认得我了吗?我是你屋男人的大老表嘛。”
三婆突然忆起,她和三公拜堂时,还是大老表点燃的鞭炮呢,闹房时他口口声声喊刘姑娘。
三婆满是皱纹的脸忽地红了,她望着挂满枝头的桔子:“大老表,你还多康健喽。”
“哎,人老了没事做,就出来帮儿女们守守这柑桔。你那当家的也死了好些年了 吧??”
“二十几年了??”
“你也过得不容易呀。”
三婆沉默不语,这么多年来,她一个妇道人家为拉扯儿女,多少辛劳奔波多少辛酸 坎坷,却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同情的话。三婆心里忽地一沉,眼泪盈满了浑浊的老眼。
“进来坐会儿吧。”大老表站在篱笆墙里喊。
“呵,不啦不啦。”三婆慌忙背起一背柴禾走了。
“刘姑娘,你慢走??”大老表在身后喊。
这一夜,三婆失眠了。那一声声“刘姑娘”喊得她好欢喜。她知道自己老了,孙子都比自己高出了一头,但她好喜欢再听听那声声叫唤。
第二天,三婆又去那里拾柴,隔着竹篱笆墙,三婆对大老表说:“你的桔子开始红 了。”
大老表说是开始红了,他又邀三婆进去坐,三婆慌忙背起半背篓柴禾走了。
大老表又在后边喊:“刘姑娘你慢走哇!”
第三天三婆又去了,依然隔了竹篱笆墙对大老表说:“你的桔子该卖好多钱哦。”
大老表就咧开一望无牙的嘴笑,然后再请三婆里面坐,三婆又慌里慌张起来,背着 还是空的背篓走了。
“刘姑娘你慢走哦。”三婆知道大老表依然要喊。
以后的日子里,三婆天天去拾柴禾,几乎天天都愿意走得那么远,天天站在竹篱笆 墙外和大老表说上几句话。
“你的桔子红了。”三婆说。
“红了,下完枝就不再守了。”大老表说。
三婆有几分惘然,但却不知为哪般。
“吃几个桔子吧。”大老表伸手去摘,三婆从怅惘中回过神,慌忙背起空背篓走了, 这次大老表却没有喊她慢走。
三婆整整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她没有再去拾柴。
她已好多天没有去那片柑桔林了。这天她终于忍不住,又背了背篓去那片桔林,林子里空空的,桔子已摘完。
风飒飒地吹,三婆想哭。
三婆望着那堵整齐严实的篱笆墙,心里蓦地升起一阵怒火,她发疯似的将那一根根 竹片拔起背回家,放在灶内,望着那燃旺的火渐渐变成瓦色的灰团。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婆婚后就被人唤作王刘氏,这个称呼带有夫权意味;而大老表叫她刘姑娘,唤醒 了蛰伏于她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
B.大老表对三婆是有好感的,但因为三婆毫无反应,便逐渐放弃了,这可以从他是否 喊她慢走中看出。
C.大老表的桔子从开始变红,到红,写出了时间的演进;“下完枝就不再守了”的话 语,隐含了大老表的态度。
D.小说语言含蓄内敛,人物描写生动细腻,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多种手法 刻画人物性格。
【小题2】小说中三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篱笆墙”为题,独具匠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生活”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也牵涉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风尚等等,甚至还包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渗透情况,范围是很广的。专门提出“文学生活”这个概念,提倡“文学生活”研究,也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现下的文学研究有点陈陈相因,缺少活力。很多文学评论或者文学史研究,当然也还有理论研究,大都是“兜图子”,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图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图子之外普通读者的反应,可称之为“内循环”式研究。不是说那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重要,这也许始终是研究的“主体”;而是说几乎所有研究全都落脚于此,未免单调。而忽略了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对一个作家的评价来说,肯定是不全面的。其实,所谓“理想读者”,并非专业评论家,而是普通的读者。在许多情况下,最能反映某个作家作品的实际效应的,还是普通读者。正是众多普通读者的反应,构成了真实的社会“文学生活”,这理所当然要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我们设想从“文学生活”的调查研究入手,把作品的生产、传播,特别是把普通读者的反应纳入研究范围,让文学研究更完整、全面,也更有活力。。
这种新的文学史研究,将不再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文学史家的“对话”,还会关注大量“匿名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流露出来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不但要写评论家的阐释史,也要写出隐藏的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史。
关注“文学生活”,其实也是关注“民生”一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事实上,每一个当代普通人每天接触报纸、电视、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自觉不自觉都在以某种方式参与文学生活。引入“文学生活”的视野,文学研究的天地就会陡然开阔。比如对当下文学的跟进考察,也可以从“文学生活”切入,关注社会反应,而不只是盯着作家作品转图。现在我国每年出版三四千部长篇小说,世界上很少国家有这种小说“生产力”,可是我们弄不清楚这些小说的生产、销售、传播、阅读情况。那些畅销小说是怎样出炉并引发效应的? 如何看待“策划”在文学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等等。这些都值得去研究。
这种研究既是文学的,又是社会学的,二合一,就是“文学社会学”。这种研究所关心的并非个别人的阅读个性,而是众多读者的“自然反应”。既然是社会对文学的“自然反应”,当然也就要关注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关注那些“匿名集体”(既包括普通读者,也包括某些文学的生产者、传播者)从事文学活动的“社会化过程”,分析某些作品或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到的结构性作用。
“文学生活”研究必然涉及文化研究,这个新的研究方向应当也可能从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获取某些启示,或采用文化研究的某些方法,但也应当防止陷于“泛文化”研究的的困境。“文学生活”研究的本义还在文学,也不会脱离文学。文学研究其实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艺术分析、本解读等“内部研究”,还有很多属于“外部研究”,比如思潮研究,传播研究,读者接受研究,等等。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既要关注民生又要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
B.“内循环”式研究,就是只在文学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圈子之外普通读者的反应。
C.我们每天无论是看报纸、电视还是上互联网。其实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文学研究。
D.“文学生活”的研究要关注普通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他们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生活研究”这个论题并简要阐述了其内涵。
B.第二段分析了内循环式研究的错误,重点论证了普通读者才是理想读者的观点。
C.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进行文学生活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D.文章围绕中心,逐层递进地论证了提倡文学生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缺少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等“文学生活”方面的研究,文学研究就会陷人片面。
B.在许多情况下,最“理想读者”是普通的读者.因为他们才最能反映作品的实际效应。
C.“文学生活”研究可以借鉴文化研究的方法或者启示,但其本义还在文学,也不会脱离文学。
D.文学生活研究是广义的,既要研究文学,还要研究社会,更得研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