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岱年先生主编《中华的智慧》一书“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问道’,‘道’即真理,亦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张岱年先生将“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

若想真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定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宗”“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村质。“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它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地与威权决裂。关于儒道之区别,作者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约来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

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她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容纳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中。他在本书《序言》中说:“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此种高屋建领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他们,超载他们的旧哲学。他的书中不提出任何形式也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的,它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时代性存在,依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

(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一评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

【小题1】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年先生认为,老子以“道”的思想理论彻底颠覆了上帝的无上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
B.书中“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
C.在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问题上,张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绝不应该是西方文化的附属,这一认识的形成是因为他能坚持以唯物史观指是文化研究。
D.著作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庄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树立民族文化复兴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中华的智慧>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
C.在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是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之所以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
B.因为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
C.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育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
D.张岱年先生既认为中国文化是独立于西方智慧的另一种人类文明,同时又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才能创造新型中国文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9:1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戈壁绝尘

严风华

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

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

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

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

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

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

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

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

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

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

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

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

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

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

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

苍凉是戈壁的神。

(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
B.“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震惊的心情。
C.文章运用由近及远、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
D.文章结尾寥寥数字将戈壁最突出的特征凝练写出,收束有力,词简意丰,含义隽永,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小题2】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阳光穿过的早晨
蓝月
每天早上六点,小贩的叫卖声准时在村里的小路上响起,然后是电瓶车驶过吱吱的声音。而小贩第一个看见的总是一位老太太。她坐在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下面,背靠着老槐树,有时伸长了脖子在望,有时眯细着眼睛,头一上一下地打盹,身边斜着一根和她一样乌漆麻黑的拐杖,一条毛快掉光的老黑狗不离左右。
听到叫卖声老太太的眼睛陡然睁开了。
小贩停下车,跳下来,麻利地用塑料袋装了几张粉皮顺便扯了几根咸菜递给老太太。老太太颤巍巍双手接过,又从脏兮兮的围兜里摸出一块钱。小贩说,您怎么天天吃粉皮啊?老太太羞赧地笑了,露出空洞的嘴,好人啊,我不吃这个还能吃什么呢,别的吃不动了,你看看,牙都掉完了……哦,小贩还没有听完老人的话就发动了电瓶车继续他的生意去了。
老太太拿着粉皮不急着回家。看见村里人路过就打招呼,村里人都回句,早,你怎么不多躺会儿啊?她就絮絮叨叨地说,老了,躺不住,多年养成了起早的习惯,想睡也睡不着了…没等她说完,村里人已经走远了。
都忙,都忙,以前我也忙啊,黑子,现在只有你肯听我说说话了。老太太伸手亲昵地拍拍黑狗的头,黑狗尾巴不停地在地上拍动,伸出舌头亲昵地舔老太太的手。
老太太耳朵不背,眼睛也很好。年轻时绣花是村里一只鼎,村里的女人都喜欢上她家学绣花。可是五年前老太太两只手开始发抖,后来越来越厉害,根本不能绣花了。老太太心里那个急啊,越急越坏事,去年又在台阶上摔了一跤,摔坏了股骨头。
忽然,黑狗站起来耷拉着耳朵一窜一跳使劲晃尾巴,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妈,你怎么又一大早的坐在路边了,还不快屋里。原来是儿子骑着车急吼吼地跑过,一边骑,一边嘴里啃着一个馒头。
别骑太快,路上…还没等老太太说完儿子已经没影了。
都忙,都忙。老太太摇着头,目光茫然地看着儿子消失的方向。黑狗折回老太太身边,头左左右右地四散张望,伸出舌头快速地舔了几下鼻子。
突然,它又窜了起来,这回不光摇尾巴,还一溜小跑,迎来了个十来岁的男孩。
奶奶,你怎么又出来了,外面冷,快回屋。男孩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边走边吸着一罐牛奶。
囝囝,路上小心点,慢着点儿。
知道了。你怎么又叫我囝囝,我长大了,以后叫我名字乔羽辉。男孩脸对着老太太倒退着走了几步一转身抬腿踢飞了一颗小石子。
哦——长大了,都长大了,老太太眯着眼睛目光尽量拉长粘着孩子的背影。
黑狗追了男孩一段路又返回到老太太身边,老太太收回目光,继续和黑狗说话。黑狗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善解人意地倾听看。
村里人一个个从眼前走过,老太太不时地打招呼。有人礼貌地问一句,有人不问急匆匆走过了。
没多久,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整个村庄显得格外安静,只有树丛中的鸟儿在叽叽。不时有一只或者几只腾地飞向天空。老太太靠在老槐树上,歪着头,眼睛顺着鸟看向天空,天空飘着棉花絮一样的白云,老太太嘴里轻轻嘀咕,还是鸟儿好啊,叽叽喳喳多热闹,想飞哪就飞哪。
老太太看累了,又闭上眼睛打盹,她梦见年轻的自己,年幼的儿子,儿子快速地扒着一碗饭。儿子说,妈妈,你烧得咸菜粉皮真好吃。好吃就多吃点,多吃点长得快。老太太在梦里说,说着还吧唧了一下嘴,手里的粉皮滑落在地。黑狗抬头看了她一下,没发现什么异样,也蜷缩成一团开始睡觉。
老太太继续着梦境,梦很甜,她梦见自己的手和腿都好了,正娴熟地绣着花,绣的是她最拿手的富贵牡丹。儿子看着她笑,孙子围着她跑,还有好多好多鸟儿,飞啊飞啊……哦,她的黑狗也长上了翅膀。
阳光调皮地透过老槐树树冠的缝隙悄悄溜下来,变幻成无数片金叶子在老太太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跳跃……老太太霎时变得金光灿灿起来。
【小题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赏析小说中两处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1)小贩停下车,跳下来,麻利地用塑料袋装了几张粉皮顺便扯了几根咸菜递给老太太。
(2)阳光调皮地透过老槐树树冠的缝隙悄悄溜下来,变幻成无数片金叶子在老太太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跳跃……老太太霎时变得金光灿灿起来。
【小题3】小说中多处描写老黑狗,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坚守中国文化和引进西方文化,这两种观念的拉锯战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论述的潜在轴心往往是以下四个概念: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传统、现代。理论家习惯的组合多半是:将中国文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将西方文化与现代相提并论。这是相互批评的两套辞令,使人们对“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或者“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耳熟能详。然而,这种争论似乎存在盲区:为什么许多人不习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联结起来?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的现代进程不是一个最大的历史事实吗?这种状况至少表明,隐含于中国文化内部的推动历史的创新能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必须承认,儒家学说中隐含的复古倾向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孔子推崇尧舜,提倡周礼,周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儒家学说成为正统的意识形态之后,以古人为楷模更是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集体无意识。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超稳定”的重要原因。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化不存在创新的基因。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批评家曾经对文学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做出了种种论述,例如“通变”的思想,例如“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惟陈言之务去”。有些时候,中国古代批评家采用的理论策略是,借复古之名行创新之实,例如始于唐代的古文运动。韩愈等文学家倡导先秦两汉的古文,力图突破雕琢的骈文,开创更适合时代特征的文风。这种理论策略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异曲同工。相对于批评家的观念表述,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的创新意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没有不可遏制的创新冲动,中国文学不可能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发展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可能留下一部如此灿烂的文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我们向古人学习什么?这个问题是对今天的理论家的考验。许多人觉得中国文化就是“传统”乃至“复古”的化身,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古人身上的创新能量。一个奇怪的例子是,一些文化名流对于简体汉字十分不满,他们以倡导繁体字作为向文化传统表示敬意的方式。然而,纵观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从篆书、隶书、楷书到行书或者草书,简化文字是古人的一项长期工作。日益复杂的社会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文字交流,而缓慢的书写速度成了明显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一次次地大胆改革文字。令人惊奇的是,每一种新型文字都在古人手里发展出优美的书法艺术。如果无法觉察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只能模仿一些古人遗留的外在形迹,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掌握文化传统的精髓。
(选自《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着能够推动中国历史的创新能量。
B.儒家学说中的复古倾向加大了“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
C.没有不可遏制的创新冲动,中国不可能拥有一部灿烂的文学史。
D.倡导书写繁体字是向文化传统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市场投入为主体,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
(摘编自《政策解读:今年起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2017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岛式圈层”田园综合体结构示意图
(资料于凤凰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田园综合体》)
材料三:
推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目标之一。“我们想以绿橙、茶业、石斛等种植采摘为特色,推动大里第一产业升级,同时以农旅结合的方式重点打造游客参与的特色旅游体验,游客可以自己亲手采摘新鲜茶业和绿橙,并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大里特色农产品。”深圳玉禾田集团项目经理薛峰介绍。
大里是黎乡,项目还计划在黎族文化上发力——打造以民宿为主,带动餐饮配套的黎族特色风情街;建设黎族手工创意园,让游客体验黎家古法酿酒等乐趣。
(摘编自《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2018年1月12日《海南日报》)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于城市,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
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
(摘编自《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2018年2月28日中国经济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农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由社会资本投入运作,政府主要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B.乡村旅游休闲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吸引点,全面盘活休闲地产、商业项目及土地资源。
C.休闲商业项目作为田园综合体的配套板块,为整个综合体提供支撑;乡村休闲地产是综合体的核心板块,也是盈利点。
D.乡村振兴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级政府要拿出勇气、智慧与担当,踏实工作,切实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是农民,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激发农民投入开发的热情,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B.国家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主要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脆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C.海南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增加了大里村民的收入,带动了村民致富,是开发成功的典型项目。
D.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媒体给予曝光,以期让政府官员引以为戒,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
【小题3】如何在田园综合体的开发中发展乡村旅游?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押金存量已超过120亿元。2017年6月以来,因资金运转问题,国内数家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预计超过10%的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整个影响覆盖或将超过一千万用户。
多数受访网民将押金难退现象归责于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企业缺乏道德诚信,呼吁通过信用免押、设立监管机构等方式来解决。

(摘编自艾媒咨询《2017中国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现象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二:
目前我国几大共享单车平台的运作模式几乎无一例外要求消费者使用手机号作为账户注册,并经过实名认证、押金充值后获取车辆的使用权。用户在使用车辆后可通过账户中的预付资金支付租金,而共享单车平台则通过分时租赁获取收益。当然,对于消费者所缴纳的押金,各平台都允许退还,有的平台实行秒退,有的则在一定工作日内退还。但是对于这部分押金,首先,在消费者没有主动要求退还的情况下,平台并不会主动退还;其次,这部分押金消费者并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辆的车资;最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导致平台投放的每一辆车都可以锁定超过一名的消费者。由此,共享单车平台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自行车出租公司,其所收取的押金更像是一笔长期的租金。在一辆车收取多份押金的交易模式下,共享单车平台沉淀下大量资金,使其具有金融属性,而缺乏监管的金融属性平台,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摘编自赵桂华《共享单车押金监管探析》)
材料三: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押金其实就是用户使用单车所支付的一种抵押。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押金本身,而是用户押金形成的“资金池”是否被公开、透明、规范地用在了单车维护、服务提升等应有用途之上。如果平台企业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出现的损失应当由平台企业承担。“目前,共享单车押金‘退费难’也呈现出一定的挤兑色彩。这意味着相关共享单车平台出现了信用危机。”万喆说。技术创新带来了产业创新、金融创新,而监管却没有及时到位,这是亟须弥补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存在制度漏洞,资金安全性没保障,存在被挪用的风险,消费者没有知情权,不安全与不透明是两大问题。
(摘编自王俊岭《共享单车缘何陷入“退费难”》,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部门监管。
(摘编自“网易财经”)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2017年6月以来,国内因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导致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的用户比例预计超过10%。
B.近六成受访网民认为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原因是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调查结论在其他材料中也有所体现。
C.共享单车平台以“一对多”的形式吸纳大量的押金,演变成具有金融属性的平台,一旦缺乏监管,风险较大。
D.万喆认为,如果平台企业经过客户同意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企业可不承担可能出现的损失。
E.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市场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对共享单车用户押金进行有效监管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