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参与全球贸易和技术、知识、品牌跨国转让的制度标配,激发民族创新、維护竞争秩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路径。
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绩效如何,一方面看在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下,该国科技、文化和艺术产品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则看该国的知识产权输出水平。近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組织2018年7月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经济体中排名比去年上升了5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输出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从我国连续多年位居有效商标注册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国,以及著作权登记量和10年前相比翻了20余倍等成绩中可见一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营造利于创新创造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被动选择到主动战略化安排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适应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开始着手建立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快了知识产权立法进程,知识产权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201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至此,我国业已建立起体系完整、功能耦合、配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为巩固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意识基础。
当然,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中国依然任重道远。首先,着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包容平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制和新秩序。反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单边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反对任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服务全球经济增长,服务全球知识和技术扩散、服务全球消费者福祉的工具,而不是个别国家用来打压和掠夺另一国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的工具。其次,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利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重大契机,在民法典中加强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的设计,加强对地理标志、传统文化资源等的立法保护,通过民法典来引领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将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加以固化和稳定化。再次,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随着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正日益上升。可考虑设立国家缀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构,加大对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我国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预警、取得、保护与管理,我国企业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中,获得平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法官专业化、理论化和职业化水平,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加大对恶意侵权、反复侵权行为惩罚力度
(摘编自黄汇《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从而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B.从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输出水平和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行中不断提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
C.我国颁布的两个《战略纲要》,是巩固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意识基础,增强了全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
D.我国建立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目的是适应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
A.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总领全文 |
B.文章第二段从现实的角度,主要以横向比较的方式,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 |
C.文章第三段站在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开始和形成的过程及其意义。 |
D.文章结尾通过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具体合理的解方法。 |
A.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主动到被动的过程,形成了功能耦合、配套完善的体系 |
B.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单边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打压、掠夺他国发机遇、成果。 |
C.在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固化和稳定化过程中,我国需要利用民法典制定的契机,加强知识产权制度规范化的设计。 |
D.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上升,也是我国走向知识产权强国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