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札之美
王岳川
书札是一种直指人心的艺术,它在流动着的徒手线条中展现出人的内在情思。所以“书者散也”“书人不朽于千古”。
书札作为书家自由书写的艺术,在古代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然而当代社会笼罩着一种模式化的气氛——印刷品泛滥,电子复制使艺术日益走向形式化商品化,当代书法和其他艺术正不断与自身脱离。心性缺席,作品成为没有尽头的试验,艺术成为技术角逐。于是,书法大展一个接一个,而日常交流的手札却几乎消失殆尽。如何在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书法的人间情怀,是当代手札必得面对的问题。
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怀与他的笔墨相合拍。我们在王羲之众多的信札中,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精神。在《姨母帖》迟缓的行笔张力中可以感到王羲之悲痛之情。而行草《丧乱帖》最能见王羲之的真情怀。此帖流露出丧乱时期王羲之的痛苦心情,开始三行写得比较平和规矩,行书笔意较浓,后两行草意转多,尤其最后三行,已属逸笔草草,但性情之真与丧乱之痛却跃然纸上。王羲之的书札强调“意”,系指书家的心性情感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书法要表现人内心的悲喜哀乐和意绪情操。有“意”融入笔墨之中,书札才会有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整幅作品才“气韵生动”。
唐代张旭《肚痛帖》,六行三十字,用笔行气出神入化,劲健清奇。前三字浓墨重笔,如高山坠石,而后行笔如虹,连绵直下,颓然天放,狂态毕现,将书法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唐代怀素《苦笋帖》仅二行十四字,字势开张,天然纵笔,以细而富于弹性的线条占有最大的字里空间,在“一笔书”的流畅运行中,法度俱全。
古代书札作为视觉艺术却具音乐的律动感,而成为抒情写意的心灵艺术。所以,书札像文化的过滤器,过滤掉了世俗之物和人格面具,成为古人心灵交流的中介。
手札的书体以行草为主,书风大抵以自然放松、典雅平实、素朴内敛为多。作为自然放松状态的文人气息相通的凭证,手札可谓明心见性,最能体现人我间最为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
然而,当代书法与文人脱离以后,出现了书法家商品化、展览视觉化、书法群体江湖化倾向。书法家成为独门技术的“职业”人员,文人书法日渐远去。各类书法展成为技法较量和关系评比的战场。文化含量淡薄,文人身份不彰,文化身份不明,成为当代书法的症候。于是乎,文坛宿老能写一手典雅信札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反过来,大量知名书法家甚至著名书法家基本上与文人不搭界。这种书法与文化分离的现象,值得关注,更需尽快改观。
【小题1】下列不是表述“书札之美”的一项是( )A.书札是作家自由书写,以徒手线条展现人内在情思的一种直指人心的艺术。 |
B.有“意”融入,书札才会有了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整幅作品才“气韵生动”。 |
C.古代书札作为视觉艺术却具有音乐的律动感,从而成为抒情写意的心灵艺术。 |
D.手札的字体以行草为主,风格大抵以自然放松、典雅平实、素朴内敛为多。 |
A.电子复制使艺术逐步走向形式化、商品化,导致书法艺术也不断与自身脱离,这是当代书札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
B.王羲之试图通过体现悲痛之情的《姨母帖》《丧乱帖》等书札,展现魏晋时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精神。 |
C.张旭的《肚痛帖》用笔行气出神入化,字势开张,天然纵笔,劲健清奇,在“一笔书”的流畅运行中,法度俱全。 |
D.手札可谓明心见性,最能体现人我间最为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所以成为自然放松状态的文人气息相通的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