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国互联网星座和遥感星座蓬勃发展,动辄需要部署成百上千颗卫星。随着发射需求的飙升,利用传统大、中型运载火箭“拼车”“搭车”的入轨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射需求。一批专为微型卫星量身定制的小型运载火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国需要发射的尖端科学试验卫星也越来越多。这些卫星虽“体格”不大,但技术复杂,使命重大,是关键基础理论研究和验证未来空间技术的先行者,发射进度需求迫切。

扩张的市场将催生航天企业的热情。在强劲需求的牵引下,一些具有集成化、产品化、模块化先天优势的“商业火箭”,或可像汽车一样,实现批量生产,进入“需求多一一产量大一一成本低一一需求多”的良性循环。

《流浪地球》中,人类集结全球航天力量打造的成千上万枚火箭并刺苍穹的景象令人惊呼不已,但如果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未能突破、生产成本迟迟不降,人类的星辰大海或许只能沦为一个“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航天正在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如果全球竞相发展商业航天,制造火箭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技术跨越的速度就有望像互联网那样迭代狂奔。到了一定阶段,人类就能够享受到相对廉价的太空之旅。这正是人们乐于见到航天领域出现竞争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2月25日)

材料二:

中国航天专家胡胜云说:“去年中国航天以39次发射居全球航天发射次数首位,其中商业火箭度射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等优点,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去年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尝试了火箭发射,跨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今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航天集团科委会主任包为民表示。在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该集团将搭建开放式商业化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更多的订制化发射服务;按纯商业模式打造的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一号”也将在今年进行首飞,为微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的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13日)

材料三:

现在国内从事卫星、火箭包括相关设备设施研制运营的商业公司、商业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就有30多家。“总体来看,商业航天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国家航天工程司司长李国平认为,一方面,商业公司在项目选择上,对于项目目标、项目具体功能存在趋同现象。不同公司选择同一类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另一方面,新成立的商业公司,对国家有关规定不清楚;有些公司甚至在没有完全取得国家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运作,存在安全隐患。

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发展商业航天,国家层面可以用四个字描述,那就是鼓励、有序。”李国平说。一方面,国家支持鼓励商业航天发展,譬如,政府将会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开展国家航天空间基础设施运营工作。另一方面,商业航天潜力巨大,国家希望能够有序发展,鼓励社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尽可能地投入到卫星应用产业里来。研究显示,卫星应用产业产值是最高的,能达到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80%以上。所以,国家鼓励商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充分投入到不同种类的卫星应用中。

(摘编自“央广网”2018年4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传统大、中型运载火箭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射需求,专为微型卫星量身定制的小型运载火箭应运而生。
B.只有突破火箭可回收技术,降低发射成本,从而使“商业火箭”的生产进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更多人实现“漫游星空”的梦想。
C.为了抓住商业航天发展的新机遇,中国航天集团将搭建平台,提供更多订制化发射服务,并打造新的固体运载火箭。
D.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占比最高,这是国家鼓励商业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卫星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星座和遥感星座蓬勃发展以及许多肩负重大科学使命的尖端卫星亟待发射,国内航天企业开发“商业火箭”的热情空前高涨。
B.航天领域的商业竞争,会降低火箭的制造成本,可能大大提升技术跨越的速度,人类将享受相对廉价的太空之旅。
C.商业公司盲目地选择项目和反国家规定,会导致重复建设,出现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商业公司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
D.对于拥有巨大潜力的商业航天,国家应鼓励、支持其发展,引导社会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尽可能多的卫星产业上来。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推动商业航天迅速发展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31 08:4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往阳台
刘国芳
我无数次梦见我往上带阳台的房子,在梦里我会久久地站在阳台上,看天上飘过片片白云,看地上走过芸芸众生。我在阳台上养了许多花草,把阳台装饰得美不胜收。我还在阳台上挂了一只风铃,让阳台发出美妙的声音。可惜,这仅仅是梦,梦醒了我发现我们呆在一间窄窄的屋里,我为此常常叹惜,对现实无可奈何。
我还无数次走近那些带阳台的房子,在那些带阳台的房子下,我会久久地举头仰望,看那些站在阳台上兴高采烈的大人孩子,看那些被花草装饰得美妙无比的阳台。有一户人家,真在阳台上挂了个风铃,微风吹去,“丁零丁零”的声音美妙无比。这时候我一脸的羡慕,迟迟不走。一个熟人,见我仰头张望,便问:“找人呀?”我竟然点头,我说:找我自己。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反反复复把一句话说来说去。有人问我以后嫁一个什么男人,我说嫁一个住着带阳台房子的男人。我说这话时神情严肃态度认真,但很多人都当我在开玩笑。有人也开玩笑说:有一个老头,住带阳台的房子,你嫁不? 
在我结婚那个年龄,真有人给我介绍过几个带阳台的房子的男人,但不知怎么阴差阳错,我与他们一一失之交臂,我最后只找了一个住着这么一间窄窄的房子的男人,带阳台的房子于是成了我一个长长梦。 
这个长长的梦做了很久很久,终于要结束了。 
一天丈夫回来,说单位集资盖宿舍,问我集不集资。我说集,为什么不集,但一定要住楼上,要阳台。把集资款交上去后,我恨不得那房子气泡一样立刻吹起来,我几乎天天去看房子,有一天甚至去了三次,在我的焦急渴望中,房子真在我眼前童话般地立了起来。 
我搬进新房是一个雨天,把一切收拾好后,我在阳台上站了很久很久。夜已深了,我眼里什么也没有。有风吹来,有雨飘来,我全然不顾。在阳台上我听到沙沙的雨声,这声音以往常听,但这一次我发现沙沙的雨声乐曲一样让人痴醉。 
我对阳台的体验仅限于这个落雨的漆黑的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又走上阳台,但楼上楼下“咚咚”的声音搅得我没一点心情,我俯身往下看了看,又仰头往上看了看,然后问他们,你们做什么呀?
回答:封闭阳台呀。 
我很奇怪,又问:干吗封闭阳台呢?
回答:都这么做。 
仅仅是两三天后,我发现我住的那幢房子所有的阳台都封闭了,封闭阳台的玻璃有花色的、黑绿色的、咖啡色的,既漂亮又气派。于是我的阳台相形见绌了,与周围的阳台格格不入。
我和丈夫在楼下仰着头看了很久,最后丈夫说:怎么办呢? 
我也说:怎么办呢?在我们发呆时,有好心的邻居走过,邻居说:你怎么不封闭阳台呢,都封了,你不封,显得寒酸。 
邻居又说:不要不舍得呀,钱是用的。 
我和丈夫相对无言。走上阳台时,我仰头看了看天,天上真的有片片白云飘过,这时候我真舍不得把阳台封掉,但转身看见周围芸芸众生时,我觉得这阳台不封不行。 
我于是跟丈夫说:我们也把阳台封掉吧?
一个月后,我家的阳台封闭了。 
我曾经向往阳台,拥有了,又亲手封闭了它。 
一天在封闭的阳台里往外看,灰蒙蒙的天上不再有白云飘过,地上倒人影幢幢,但幢幢人影中我好像看见我自己了,原来我就是其中一员。
阳台,又成了我一个长长的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常常久久地仰望那些带阳台的房子,以至于忘记了回家。这真实地表现了“我”十分“向往阳台”。
B.在周围阳台的映衬下,在好心的邻居的劝说下,“我”决定封闭阳台,尽管“我”内心一点儿也不情愿。
C.这筒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妮娓讲述了一个与阳台有关的故事,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意蕴。
D.这篇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酣畅淋湾的情感,却在简简单单的叙述中融人了深刻的主题。
【小题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题为“向往阳台”,但文中却花很多笔墨写封闭阳台。如果以“封闭阳台”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菜师傅

王春迪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

⑤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

⑥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

⑦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

⑧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滴菜汤都没洒!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

⑨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

⑩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自个儿烟熏火燎地忙了一整天,三十多桌的席面,哪道菜里没花心思?手都累得拿不动筷子了,也就赏了一两银子,这还得是掂勺的大厨。现如今,这个老汉不过是传个菜罢了,东家一时兴起,竟给了二两银子,这东家眼里还有人吗? 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

⑪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而后,他用刀沿着圆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

⑫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

(有删改)

【小题1】下面各项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海爷家里雇请佣人非常讲究,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主要人物老汉的出场搭建了一个舞台,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暗示即将出场的老汉身怀绝技。
B.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对大灶上新来的伙计--年过半百的老汉作了外貌和动作的描写,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样写是为下文老汉亮出精彩的传菜绝活埋下伏笔。
C.第⑧段详细描写在海爷过寿宴请宾客时,老汉展示精彩的传菜绝活,老汉深藏绝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小说唯一一处高潮部分,凭借自己的绝活,老汉为海爷赢得了面子,自己也赢得众人由衷的敬佩。
D.小说重点通过传菜和切土豆丝两项绝活来表现老汉不同凡响。将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精湛功夫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突出老汉技高一筹。小说还给读者这样的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万万不可轻慢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
【小题2】本文故事情节构思独特,语言也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试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3】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老汉身怀绝技,但是到海府大灶后,只是在海爷摆寿宴时做传菜的工作;在寿宴上传菜为海爷赢得面子后,到了小灶,却无事可做。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说明文,完成下列小 题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

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首次____________。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

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小题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小题2】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B.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小题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可能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 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大西洋的宽度肯定水不足2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最早的恐龙化石。
【小题4】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欧洲大陆发现食肉恐龙化石B.食肉恐龙
C.恐龙曾横渡大西洋?D.侏罗纪晚期的大西洋到底有多宽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标题:   

李宏昀

⑴《论语》里孔子用了一句“小子何莫学夫《诗》”劝大家读《诗》。为什么要读《诗》呢?先说一个网上流传的小故事——

⑵有个大学男生,一直在一个固定的教室自习,喜欢上了每次都坐在他前面的女孩。经过无数次的挣扎,他终于鼓起勇气给女孩递了一张字条:“你好!我注意你很长时间了。我能和你做个朋友吗?”女孩看完字条,就开始收拾书本;收拾完了,站起来转身问他:“我要走了,你要不要一起?”接下来,男孩说了一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经典的话:“你先走吧,我还有几页书没看完。”

⑶这故事属于“凭实力单身”系列,其实有年头了,第一次看见它大概是二十年前吧。最近想起它,是因为读到了这首诗——《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⑷“隰”指洼地。“苌楚”是羊桃,接近现在的猕猴桃。“猗傩”读成“婀娜”,意思也接近现在说的“婀娜多姿”。“夭之沃沃”,形容生命初生时鲜润美好的样子。

⑸《射雕英雄传》的第三十章也出现过这首诗——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曾被点为状元的饱学朱子柳,念出一句“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来取笑黄蓉。那黄蓉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引的那两句诗经,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本是少女爱慕一个未婚男子的情歌,用在靖哥哥身上,倒也十分合适,说他这冒冒失失的傻小子,还没成家娶妻,我很是欢喜。”

⑹关于《隰有苌楚》这首诗的解释,从古至今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以《毛诗》的小序为代表,说这是桧国的国人不满于国君的放纵奢靡没有节操,所以转而歌颂无知无识、混沌淳朴的自然事物。第二类以朱熹的《诗集传》为代表,说这是老百姓遭逢乱世,求生艰难,羡慕草木无忧无虑又没有家庭负担。第三类呢,就是现代文人的解释,以闻一多、李长之为代表,把这首诗理解为情诗、恋歌;分歧在于有人认为这是男子写给女子的,有人认为这是女子写给男子的。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取的,就是现代文人的“情诗说”。

⑺一首诗的各种解释可以并行不悖,这个不足为奇。

⑻但是话说回来,站得住脚的解释,必须有助于我们理解时代、理解自己,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隰有苌楚》所在的桧国,在东周初年就被郑国灭掉了。一个文明的共同体在衰落到即将崩溃的时候,就是把本该用在进取上的能量拿来对付自己、消耗自己的时候;此时社会上层的表现,要么放纵奢靡,要么过分地世故、精致,或两者兼而有之。生活在这种文明当中的比较敏感的人,回忆或想象蛮荒时代文明初生时的“夭之沃沃”,苍苍茫茫中的野蛮生长,并且抒发成诗——这就是《毛诗》小序的解读方向。《毛诗》成型于西汉,去古未远。在《毛诗》中留下足迹的解经人,尚有为整个文明立法的气魄,解读《诗》是在为富有建设性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对于《隰有苌楚》的解释,指向的是当时的社会上层。

⑼南宋朱熹的解释,以底层百姓的口吻感叹民生艰苦,这是典型的士大夫姿势。固然算得上忧国忧民,但是气魄上和《毛诗》相比,到底是弱了。

⑽现代文人的“情诗说”很好理解,“五四”以后,解读《诗经》的总体倾向就是去政治化,把《诗经》纯粹当文学作品,固然也挺美好的,(甲)足以自成一说;(乙)止步于此,肯定会在整体格局上留下缺口。这种地方正所谓是“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丙)憧憬冒冒失失的傻小子和憧憬质朴刚健的新生文明,这两件事情难道不是本来就相通的嘛?

⑾回头说开篇那个故事。这很像我这样的钢铁直男年轻时做得出来的事儿,所以我不认为故事中这个男孩活该“注定孤独一生”。假如故事的结局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能怪这女孩不懂得傻小子的可爱和可贵。倘若她读过上面这首诗,或许想法会有所不同?

⑿多读书,多“迈出第一步”,可以给生活打开新的可能性,直接影响你的命运。所以啊,大家为什么不读《诗》呢?敲黑板。

——选自2019年4月9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小题1】第⑻段末句中,“立法”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⑽段可以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并且    (乙)但是假如   (丙)何况
B.(甲)而且    (乙)不填 (丙)可是
C.(甲)并且    (乙)但是 (丙)不填
D.(甲)不填    (乙)假如 (丙)可是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子柳用以取笑黄蓉的诗句,却触发了她对无室无家的靖哥哥的联想和欢喜。
B.对于《隰有苌楚》,南宋朱熹的解读流露了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态度和情怀。
C.女孩如果读过《诗经》,会具有一种气魄心胸,从而愿意进一步了解这个男孩。
D.读者的格局决定了他对作品解读的结果,因而作者提倡多读书并且要知人论世。
【小题4】下面为文章所拟标题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一首诗的三类解释B.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C.小子何莫学夫《诗》?D.“凭实力单身”及其他
【小题5】请以第⑻段相关字句为例,赏析选文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