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强度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人类各文明阶段特点,判断图中甲、乙表示的资源分别是
①海洋资源 ②土地资源 ③地热资源 ④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工业文明阶段
A.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只发展与该资源相关的产业
B.资源开发条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C.开发投入少的优质资源最后被利用
D.资源的开发使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趋向协调
【小题3】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A.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会越来越小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会越来越强
C.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会越来越少
D.对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认识会越来越深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6-30 03:2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开始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同类题2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地伙伴论思想
C.人地对抗性思想
D.人定胜天思想
同类题3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6~2014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最高度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600米地带
C.1900~2500米地带
D.1600~1900米地带
【小题2】2006~2014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与耕地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关系趋于紧张
同类题4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③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④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2】造成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①土壤 ②地形 ③水文 ④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
同类题5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
【小题3】【小题4】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