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干,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浚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于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托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下车”“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确有不妥的行为,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2)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1 07: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允升,陕西长安人。成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五年,权漕运总督。淮上患剧盗久未获,允升诇得其巢,遣吏士往捕。岁除夕,盗方饮酒,未戒备,悉就执。六年,召为刑部侍郎,历礼、兵、工三部,而佐兵部为久。念国家养兵勇糜饷糈,因条列练兵裁勇机宜,上嘉纳。

初,允升观政刑曹,以刑名关民命,穷年讨测律例,久之有所得。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其鞫囚如与家人语,务使隐情毕达,枉则为之平反。江宁民周五杀朱彪,遁;参将胡金传欲邀功,捕僧绍棕、曲学如论死。侍读学士陈宝琛纠弹之,上命允升往按,廉得实,承审官皆惩办如律。

二十二年,太监李苌材、张受山构众击杀捕者,严旨付部议。允升拟援光棍例①治之,而总管太监李莲英为乞恩,太后以例有“伤人致死、按律问拟”一语,敕再议。允升言:“李苌材等一案,既非谋故斗杀,不得援此语为符合。且我朝家法严,宦寺倍治罪。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夫立法本以惩恶,而法外亦可施仁。皇上果欲肃清辇穀,则仍依原奏办理;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疏上,仍敕部议罪。其时莲英遍嘱要人求末减,允升不为动。复奏请处斩张受山,至李苌材伤人未死,量减为斩监候,从之。

二十三年,其从子济关说通贿,御史张仲炘、给事中蒋式芬先后论劾,允升坐不远嫌,镌三级,贬授宗人府府丞。次年,谢病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光棍例,《大消律》对那些偷盗搂扒、斗殴杀人的凶恶之徒犯法照“光棍例”议罪,定罪严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B.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C.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D.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指通过进士科考试的人,明清时指通过科举最后一级考试即院试的人。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通过水路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C.辇毂,原指古代天子的车驾,后代指天子;又因京城在天子车驾之下,故其也代指京城。
D.从子,在古代指兄弟的儿子,即侄子;“从”指堂房亲属,如将堂兄弟称为“从兄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到国家养兵耗费太大,薛允升向朝廷分条陈述裁员练兵的方法,得到皇上肯定并被采纳
B.参将因急于邀功而抓捕他人以顶罪,薛允升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调查,对相关人员依法惩办。
C.太监李、张牵涉命案,李莲英先为二人乞恩,后四处请托谋求从轻处罚,薛允升始终坚持按律治罪。
D.薛济卷入一起行贿案遭弹劾,薛允升受牵连而被降三级,贬为宗人府府丞,第二年托病辞官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
(2)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闹,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调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来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来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官名,每逢皇帝举行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等活动时,皆以日讲起居注官侍班。
C.“超擢”指超过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纂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超出职权范围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救济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作,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晏子 ,名婴。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裂衣断带相望不止 ②是故事修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衣   ②蚓无爪牙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朝 ②策扶老流憩(《归去来兮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小题5】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小题6】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