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干,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浚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于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托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下车”“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确有不妥的行为,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2)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1 07: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父兆凤,诸生。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年十一,补县学生。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 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皆躬耕自食,切劘读书,“三魏”之名遍海内。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倒注不穷。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年四十,乃出游。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当是时,谢文洊讲学程山,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僧人。②切劘(mó):切磋相正。③排奡(ào):刚劲有力。④悬策:预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史斩斩见识议   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C.禧教安业之     抚:抚育
D.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文凌厉雄杰    余嘉能行古道
B.易堂独古人实学为归 无成江海
C.置闸为守望 坐法华西亭
D.禧蒙被卧称疾笃,放归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再加上因为他有先见之明保全了翠微峰,所以名遍海内。
C.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游历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朝遗民。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2)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闹,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调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来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来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官名,每逢皇帝举行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等活动时,皆以日讲起居注官侍班。
C.“超擢”指超过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纂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超出职权范围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救济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作,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于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于前案,或更甚于前案,其有害于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于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于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B.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C.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D.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贡”,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当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
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番”,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如:番西是指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类。古代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这叫做官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佑富有谋略,屡建战功。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他多次跟随江忠源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到云南就任云贵总督之后,边境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刘长佑认为应该等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后,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处理。
C.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D.刘长佑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法国军队窥视越南东京时,他就上疏说:“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
(2)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骆秉章,原名俊,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稽察银库,却陋规,严检阅。吏不便其所为,欲齮龁①去之,会发其奸,不得逞。二十三年,银库亏帑事发,坐失察,褫职,罚分赔。及谳定,宣宗知秉章独持正无私,特旨以庶子用。寻丁母忧,服阕,补右庶子,先后命赴山东、河南、江苏按事。二十八年,擢侍讲学士。出为湖北按察使,迁贵州布政使,调云南。咸丰元年,广西匪炽,诏湖广总督程矞采赴湖南督办防务,秉章及提督余万清副之。三年春,官军收复武昌,暂署湖北巡抚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请奏劾罢其军。秉章曰:“曾公谋国之忠,不可以一时胜败论也。”国籓整军东征,饷械悉力资之无缺,十月,遂克武昌。湘军之名自此显。七年,湖南自军兴停漕运,米贱,而征折②犹沿旧价,民困赋绌。秉章减浮折,核中饱,民减纳而赋增。仿扬州例,抽收盐货厘金,岁入百数十万,给军无缺。十年,命赴四川督办军务。莅任,奏劾布政使祥奎、中军副将张定川不职,罢之。荐刘蓉,诏超擢署布政使。军事吏治,振刷一新。同治元年,京察,诏嘉秉章殄寇迅速,整顿地方,加太子少保。六年夏,疾愈视事,命以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十一月,卒于官,优诏赐恤,称其“公忠诚亮,清正勤明”,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文忠。秉章晚年愈负重望,朝廷要政多谘决,西南军事胥倚之。所论荐人才,悉被任用,著勋名。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及其殁,巷哭罢市。
(节选自《清史稿·骆秉章传》)
(注释)①齮齕(yǐ hé)侧齿咬噬,引申为毁伤。②征折:征,征收赋税;折,折色。清代赋税以粮充税谓之本色,以银两货币抵税需比米价而定,并有所折价,谓之折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B.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C.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D.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服阕,守丧期满除服。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B.古代皇帝可以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等。宣宗是清道光帝皇帝的谥号。
C.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清代的巡抚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
D.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副职,属东宫官职,后来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秉章不徇私情,反遭报复。道光年间,骆秉章担任御史时,稽查户部银库,对于每次收税都严格把关,严厉打击行为不端的官员,因而触怒了许多人,反被陷害而革去官职。
B.骆秉章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湖南开战后米价下跌,赋税不变,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骆秉章减少赋税并查处官员中饱私囊的情况,这样一来百姓减少纳税而实际赋税收入增加。
C.骆秉章善于吏治,整风选贤。他奉命前往四川督办军务。在任职期间他上奏弹劾行为不端的祥奎、张定川,举荐贤良刘蓉。在他的整治下,当地吏治清明,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D.骆秉章声势赫赫,深受朝廷倚重。他在抚湘督川十七年间,为川、湘两省乃至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更承负重望,朝廷很多重要政事都要向他咨询才决定,功勋名声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银库亏帑事发,坐失察,褫职,罚分赔。
(2)寻丁母忧,服阕,补右庶子,先后命赴山东、河南、江苏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