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纮宇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纮曰:“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为国母祭莫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代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辞严,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敢再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1 11:3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北直城下而还逼近
B.葵请视两路之兵,其精锐挑选
C.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监督\管理
D.舟小孤山驻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低位兼低职。“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文中“ 谥忠靖”的“ 谥”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綮,设计应敌方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⑵本欲选锐,得其,本欲示,适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侯益传》)

注①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B.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C.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D.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常发生争端。
B.兼,兼任职务。义同假,代、摄等。如《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盖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代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赠,即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指朝廷对有功之臣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勇猛善战,深受器重。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领几千士兵在汜水打败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巧言能辩,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然后加以消灭为借口,替自己开脱。
C.侯益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蜀主孟昶先派人送礼后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
D.侯益富有心机,左右逢源。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人洛,忧之,浚城隍为备。
(2)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A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C.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台(纪念堂),与庙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过,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权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賊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赏无头志伏兵乘之擒基副感江及隆。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谢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日:“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日:“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日:“过界河臭。”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遵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道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B.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C.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乃降
D.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人学或任官的权利为“荫”或“荫子”,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叫“封妻”。
B.中国古代称北方为朔方,比如朔漠就是北方的沙漠,因此将黄河以北区域称为河朔,包括现今山西.河北等地。
C.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D.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
C.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被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2)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洞,字仲通。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注)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议。
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
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卓荦(luò):卓越出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B.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C.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D.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且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字有尊重的意味,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C.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遭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D.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2)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