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注],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有删改)
(注)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B.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C.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D.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字有名,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唐后期派朝官巡视地方,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朝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
D.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7 07:3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给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建隆二年,改领阆州。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五年,领彰信军节度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冑,毛发皆竖。进名进,自称曰晖,人问之,则曰:“吾欲从吾便耳。”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但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 将:将要
B.进奋身从数人逐业 逐:追击
C.进出戎行,形貌魁岸 岸:高大
D.见必取而纵之     纵:释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顺”“开宝”都是帝王年号,前者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后者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B.“刺史”又称“刺使”,官名。西汉武帝时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宋以后渐成虚衔。
C.“改”也叫“改官”,指官吏晋升调任;“出”又叫“出官”,指京官外出巡查,并兼任地方官吏。
D.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称谓不同,天子去世称“崩”,诸侯去世称“薨”,士大夫去世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进淳朴谨慎,臂力过人。他年幼时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喜欢他淳朴谨慎,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己;杜重威失败后,党进因力气大编在军中。
B.党进归顺宋朝,历任官职。宋朝初年,党进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又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杜审琼去世后,朝廷任命党进代任他的职务。
C.党进作战勇猛,建功立业。进攻太原时,太原骁将杨业率领数百骑兵攻打晋阳营寨,党进奋身率领几个人追逐杨业;后来在太原城北打败太原的部队。
D.党进喜怒不定,机智灵活。他奉诏巡察京城,不让百姓喂养禽兽,但太宗近臣拿着幼鹰从闹市走过,党进知道后训诫要谨慎养护,被百姓传为笑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
(2)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
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
(选自《宋史·危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B.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C.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D.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黜”“谪”“左迁”“除”等。
C.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鼎忠君爱国,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皇上力排众议,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C.赵鼎正直敢言,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
D.赵鼎晚景凄凉,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宜,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逾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宜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销。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宜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邀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②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课内《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赖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咸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輿"“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李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李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取胜,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李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他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李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