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4 11:1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提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藏英,涿州范阳人,自言唐相嘉贞之后。唐末,举族为贼孙居道所害。藏英年十七,仅以身免。后逢居道于豳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为吏所执。节帅赵德钧壮之,释而不问,以补牙职。藏英后闻居道避地关南,乃求为关南都巡检使。至则微服携铁楇,匿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啮其耳啖之,遂禽归。设父母位,陈酒肴,缚居道于前,号泣鞭之,脔其肉,经三日,刳其心以祭。即诣官首服,官为上请而释之。燕、蓟间目为“报仇张孝子”。
契丹用为卢台军使兼榷盐制置使,领坊州刺史。周广顺三年,率内外亲属并所部兵千余人,及煮盐户长幼七千余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航海归周。至沧州,刺史李晖以闻。周祖颇疑之,令馆于封禅寺,俄赐袭衣、银带、钱十万、绢百匹、银器、鞍勒马。数月,世宗即位,授德州刺史。未几召归,对便殿,询以备边之策。藏英请于深州李晏口置寨,及诱境上亡命者以隶军,愿为主将,得便宜讨击。世宗悉从之。以为缘边招收都指挥使,赐名马、金带。藏英遂筑城李晏口,累月,募得劲兵数千人。会遣凤翔节度王彦超巡边,为契丹所围,藏英率新募兵驰往击之,转战十余里,契丹解去。改濮州刺史,仍领边任。契丹将高牟翰以精骑数千扰边,藏英逆击于胡卢河北,自,杀伤甚众。值暮收兵,契丹遁去。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世宗降玺书褒美。宋初,迁瀛州团练使,并护关南军。建隆三年,卒于治所,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B.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C.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D.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原为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宋仍置。
C.旦、晡,古代纪时法,分别指平旦、晡时,对应寅时(3-5点)和申时(15——17点)。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即书于竹简木椟用绳系并用泥封固,秦朝后指书信。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藏英被燕、蓟一带的人看作是行必果的人。唐朝末年,他的族人被盗贼孙居道杀害,张藏英几次报仇,终于把仇人捉住,在父母灵位前杀掉他来祭奠。
B.张藏英一心归附后周。他率领自己的内外亲属连同所属部下渡海归附后周,后周太祖十分怀疑他,令他住在封禅寺,他毫无惧色,后得到很多想要的赏赐。
C.张藏英考虑问题有远见卓识,能化解危机。世宗采纳他的建议,任命他为缘边招收都指挥使,他招募精兵几千人,救下了被契丹军队包围的巡视边境官员。
D.张藏英兼任边防职务,带领军队作战勇敢。契丹精锐骑兵侵扰边境,张藏英率兵在胡卢河的北面迎击他们,从早晨杀到下午,后契丹军队撤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匿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啮其耳啖之,遂禽归。
(2)藏英请于深州李晏口置寨,及诱境上亡命者以隶军,愿为主将,得便宜讨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晖,沿州临洺人。父珪,应募为州兵,后唐天成中,西征至剑门,没于阵。晖少有勇力,以父死戎事,得隶兵籍。戍雁门,与契丹接战,斩首七级,获酋长一人。以功迁奉国军队长。天福中,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晖募军中壮士百余人夜捣贼垒,杀获甚众。晖频中流矢,而督战自若,颜色不挠,以功迁本军列校。周广顺初,刘崇与契丹侵晋州,晖从都部署、枢密使王峻等往援之。晖率敢死士三十余,夜入契丹帐击之;杀获甚众,迁本军第五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率所部下黄州,禽刺史高弼,迁虎捷第一军都虞候。宋初,步军都军头,从征泽州,力战,目中流矢。师还,策勋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建隆四年,充湖广行营前军战掉都指挥使。潭州平,降玺书奖谕。伪统军黄从志据岳州,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改控鹤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领高州刺史。太平兴国二年,诏于潞州北乱柳石围中筑城,名威胜军,以晖为军使。从征并州,与尚食使石彦赞率所部先下隆州,杀并州三百余;禽招讨使李询等六人,以献于行在所,赐予有加。复令与彦赞督战士隶城西行营,分攻太原。刘继元降,太宗以太原宫女三人赐晖,俄以功迁本州团练使,知霸州。雍熙初,充云、应、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检使。三年,代归本郡。淳化二年,被病,上章告老,改右千牛卫上将军致仕。诏未至而卒,年八十。晖鸷猛木强每爱诏征伐赏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愚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节选自《宋史·解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B.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C.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D.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指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临隆岭、雁门山,与隆山对峙,形如闸门,每年大雁从这里飞过,故称雁门。
B.晋,指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石敬瑭灭后周开国到契丹灭后晋,经历了两个皇帝。
C.都虞候,军事官职名称。唐代后期的藩镇节帅任命亲信武官为“都虞候”,掌管军中执法。中央军中也设有此职。
D.道,行政区划名称。唐太宗把天下分为十个“道”,道之下设州、府.州府之下再设县,宋朝稳定后把道改为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晖出身低微,努力步步升迁。他的父亲是一名士兵,战死沙场,他靠自己奋勇杀敌,逐步升迁至执掌地方军政大权。
B.解晖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他抵御契丹人侵,先后两次率领敢死队,趁夜偷袭,以很少的兵力杀死和抓获很多敌人。
C.解晖刚强坚毅,受伤若无其事。他一生征战无数,伤痕累累,眼睛曾被箭射中,甚至一次作战中多次中箭,却面不改色。
D.解晖军功卓著,受皇帝嘉奖。他任职到八十高龄,宋王朝打击军阀稳定政局,他功不可没,多次获得褒奖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
(2)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住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已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曰:“公勤洁已、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已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右州多不治,唯虚已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洪州。是时寅巳谢归,春秋高,寅母商无恙,虚已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字以居,虚已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已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已钱,翌日,以语宰相曰:“虚已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阁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踢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闽门之内肃如也,虚已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已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曰:“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已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鸣,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已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市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人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指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已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用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洪州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已喜欢作诗。李虚已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最初曾致尧指出李虚已诗词的不足,李虚已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已双舆迎侍。
(2)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义,仕南唐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补殿前承旨。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春。”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周师大衄,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以功授武殿使。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至山阳,见世宗,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间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B.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代国主就是词人李煜。
C.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廷谓较为忠贞。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一百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工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但他料想周师必定前来,于是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
(2)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