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31 01:4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到正大七年(1230),金国北面的蒙古军加紧进逼。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也受到南宋的不断袭扰。为了加强防务,邓州守将聘请元好问出来担任幕职。②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鸟羽轻”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征召紧急;二指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B.颔联“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态。而 “官有程”三字,又照应上联“月三更”,点明诗人连夜出发的缘由。
C.颈联写景。借十里池塘,群鸭戏水;桑柘遍地,晚烟无风描绘出川原一片热闹、美好的景致。与首联“敝裘羸马”的凄凉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借此表达了诗人的贫穷。
D.本诗在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第一、三联叙事写景,叙述赴邓原因,描写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及白日所见;二、四联侧重抒情,表达了自己赴邓的复杂情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
E、本诗在遣词造句上趋于精严。在用字上“轻”“闹”准确生动;在手法运用上综合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使全诗含蕴深厚、耐人寻思。
(2)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