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 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 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文中“治平二年” 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这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也是这种纪年法的体现。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1 05: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

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话遣使问其故,戬对:“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通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隶他州,事乃定。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父”的意思。
B.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
C.户部,官署名,掌管全国的户籍财经,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D.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俊然之。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

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且谓:“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十年,金人叛盟取河南,金人诡令来告敌骑数百屯柳子镇。存中欲即击之,或以为不可。自将五百骑夜袭柳子镇,黎明,不见敌而还。金人以精兵伏归路,存中知之,遂横奔而溃。朝廷震恐,于是有权宜退保之命。既而存中自寿春渡淮归泗,人心始安。冬,引兵还行在。

十一年,兀术耻顺昌之败,复谋来侵。金人以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使万人操长斧,如墙而进,诸军鼓噪奋击,金人大败,退屯紫金山。

存中在殿凡二十五载,权宠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司封员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陈俊卿相继以为言。三十一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朝望。时兴屯田,存中献私田在楚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武恭。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B.抻武诺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C.神武诺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D.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
B.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的时刻。在古代即为农历每月的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述和品德的概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存中身材魁梧,年轻时就很机敏,力气超人。学习《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擅长骑马射箭。
B.杨存中作战勇敢,平定李显叛乱时,率领数骑击杀数百敌人,自己也受了重伤,皇帝认为他是壮士。
C.杨存中曾打败仗,率领五百骑兵夜袭柳子镇,结果在归途遭遇金兵重兵伏击,损兵折将,从寿春渡河而归。
D.杨存中忠于朝廷,临死前,曾把自己在楚州的三万九千亩私田献给国家,响应朝廷屯田政策的需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2)金人以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颛 ,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任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B.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C.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D.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B.河东,指山西西南部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C.坐,可当因为讲,如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在文中是“因犯……罪”的意思。
D.致仕,也称为“乞骸骨”,意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年龄一般为 70 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颛才学出众,精通对外事务。他参加科举考试,先获得同学究出身,后进士及第;西夏对宋提出诸多要求,他奉命接待处理,皆不辱使命。
B.任颛处事妥当,颇受皇帝器重。西夏皇帝元昊被杀,杨守素前来报丧,任颛又奉命负责接待;皇帝亲自告诉辅臣,任颛应留在朝廷,委以重任。
C.任颛为官清正,受到百姓拥护。面对皇帝的例行赏赐,他觉得不妥,受之有愧,便谢绝此事;他到所辖区域巡察时,知人善任,百姓乐于其治。
D.任颛心思细密,观察事情敏锐。宣毅士兵立功,宣抚司发下檄文,补为军校,任颛看到此人表情变化异常,断定他心怀不轨,审讯后果如其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
(2)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子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股学上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B.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C.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D.黄师雍坚守原则,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没有答应,始终没有屈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祜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暑,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B.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C.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D.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古代官员调动职务的称谓,与贬、谪的意思相同。一般指降职。
B.节度,文中指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权知,即暂代之意。朝廷临时差派官员治事,在官衔前常带“知”字。其暂时代者称“权知”。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当过官,他少年时以勇武有力著称,在契丹任职。后唐天成年间他带领族人归附后唐。
B.清泰初年,蜀军多次侵犯,城垒尚未修补,郭琼为此忧虑,因而迁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祸患。
C.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埋伏雄壮武士,想要杀害郭琼。郭琼知道他的阴谋,但仍屏退随行人员,从容坐下,加以劝说。
D.郭琼陈述了祸福缘由,刘铢感觉到郭琼说的有道理,于是为郭琼整理行装,送他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2)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