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称。友直年十二,随父游,谙兵法。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乃矫制自拟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余拟官有差,遍谕州县勤王。未几,得众数万,制为十三军。九月戊子,进攻大名,一鼓而克,抚定众庶,谕以绍兴年号。乃奏于朝,欲领众南归。时金人尚在扬州,久不报。

友直将由寿春涉淮而济,道拜敕书,勉以率众捣敌腹心,犄角应援。除友直检校少保,得便宜行事。旋与敌遇,相拒淮北。敌兵来益众,友直即率所部渡淮。既而审金主亮已毙,所遇乃归师,悔不袭击之。高宗视师江上,见于金陵,赐金带。友直耻前功不遂,自陈,改复州防御使。

越四月,诏偕统制张子盖援海州。方接战,友直张一旗,大书“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以自表。潜由小迳背敌阵,因其辎重,扼归道桥,左右枕水。张子盖知友直已乘敌后,麾军进击,敌溃走,尽溺死,围遂解。

孝宗受禅,友直数出奇转战。张浚都督江、淮,一见喜之,辟建康前军统制。隆兴二年九月,金人犯边,宣谕使王之望命以前军戍昭关,友直不逾时即行。他军同戍者,敌至,辄退保和州,友直孤军坚守。金兵驻黄山,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俄改步司左军统制。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四年,由京口入觐。朝廷议遣马、步二司移屯重地,丞相虞允文欲先发步司,友直请以马司先。及马帅李显忠屯金陵,友直奏马军道途转徙,困毙已甚。有旨免移步司。

(节选自《宋史·王友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B.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C.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D.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承继;绍兴,有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皇帝常用祈愿吉瑞意味的词作年号。
B.勤,为……尽力。勤王,多指在君主有危难或国家动摇之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辎重,运载军中粮草物质的载重车辆,后泛指军械、粮草、营帐以及负责运送的兵马等。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入觐,既可指秋季朝见礼,也可泛指地方官员朝见帝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友直精熟军事。他受父亲影响,十二岁就精通兵法。在金兵入侵时,他能够审度时局,变通处事,募兵数万之众,在大名战役中,一举克敌。
B.王友直忠贞爱国。他在行军途中接到圣旨,即接受了捣敌应援的艰巨的作战任务;在海州救援战中,他打出书有“忠义将”的旗帜以表明心志。
C.王友直智勇双全。他作战机变灵活,或由小径取敌后,或出奇谋而转战。当其他守军遇敌退守时,他却孤军坚守,与敌军鸣鼓战斗,决不退缩。
D.王友直颇有主见。朝廷商讨派马司和步司移兵驻扎军事重地时,丞相虞允文提出了想让步司先行的想法,他没有赞同,而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
(2)高宗视师江上,见于金陵,赐金带。友直耻前功不遂,自陈,改复州防御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4 04:2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延庆字仲远,中进士第。神宗初,以集贤校理历开封府推官。有卫士告黄衣老卒筒火入直,延庆察卒色辞,疑焉,询之,果为所诬,即反坐告者。事闻,帝重之,知河中府。

王韶进师河州,羌断其归路。延庆曰:“兵事非吾所宜预,然主帅在难,不急援之,恐败国事。”遂兵赴救,羌解去,韶得全师还。转运判官蔡曚劾其擅兴,朝廷问知状,易曚他道。韶入朝,延庆摄熙帅。元夕张灯,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延庆觇知,悉斩以狗,伏者宵溃。蕃官诈称木征欲降,邀大将景思立来迎。延庆悉之,命毋辄出,即违节制,虽有功亦诛,思立不从,卒败死。

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本道旧不置都钤辖,至是特命之。茂州羁縻州蛮族九,自推一人为将统其众,将常在州听要束。州居群蛮中,无城堑,惟树鹿角为固。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赎;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琪上于朝,诏延庆度其利便,延庆下其事,琪已去。后守范百常以为利,筑之。蛮酋诉谓侵其土地,乞罢筑,不许。蛮数百奄至,拒却之。

夏人禹臧苑麻疑边境有谋,使人入塞卖马,吏执以告。延庆曰:“彼疑,故来觇。执之,是成其疑。”约马直授之使去。疆吏入敌境攘羊马,得而戮诸境上,且告之曰:“两境不相侵,则相保以安,故戮以戒。若有之,亦当尔也。”夏人悦服。

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子莱人义焉。尝得《安南行军法》读之,仿其制,具为书上之。时鄜延吕惠卿亦分画兵,延庆条其不便,神宗善其议。元祐中,卒,年六十二,官庀其葬。

(选自《宋史·蔡延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B.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C.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D.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如明清时必须通过殿试。
B.檄(文):是一种只能由皇帝发布的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元夕: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D.蕃官:对宋代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所任朝廷官职的称呼,职位由枢密院与兵部掌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延庆有洞察力。卫士告发黄衣老兵拿着筒火值班,蔡延庆调查后发现是被人诬陷,于是他便按照法律给那位卫士定罪。
B.蔡延庆很有预见。木征诈降要景思立去迎接,但蔡延庆洞悉其阴谋,下令不许擅自出城,但是景思立不听,最终兵败而死。
C.蔡延庆讲究策略。夏人禹臧苑麻派人进塞内卖马,蔡延庆放了被抓住的人;对擅入敌境偷抢羊马的小吏则将其杀死,让夏人心悦诚服。
D.蔡延庆敢于进言。王韶被围困,他向皇帝进言,使其得救;李琪离职后,他又上奏皇帝请求筑城,打败了数百蛮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
(2)蛮屡夜入剽人畜,缴货来赎;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庶子:太子宫官,秦汉时为太子少傅的属官,隋唐设左右庶子,宋代沿袭,掌东宫侍从、内值等事务。
B.枢密院:宋代总管全国军务的最高权力机构,简称“枢府”、“密院”。文中陈升之在枢密院担任官职。
C.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D.视事: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多次采用王安石的言论,并向皇帝引荐了王安石。后来还曾劝皇帝留王安石于朝中。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命吕惠卿一同参与,新法涵盖颇广,农田水利、赋税交易等都包含在内。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皇帝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言语恭敬地表示歉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想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日/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体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C.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2)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曰:“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司门员外郎,犹其复用,力排之,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 刻意:专心一意
B. 未尝出一语进 干:干预,干涉
C. 犹其复用,力排之  虞:担忧
D. 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诡辞:怪诞不实之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B.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C.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D.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 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C.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前权势颇重。魏晋主簿常参机要。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明清县署仍称主簿,系低级事务官。
D. “擢” 指官吏的选拔提拔,“假”“署”都有暂任代理官职的含义,“徙”“出”是指京官调任地方官,“征”“辟”常指官员的征召招聘。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 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 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D. 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小题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