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

(选自《宋史•吕余庆专》,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的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B.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C.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D.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讳,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
B.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虽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
C.开宝六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D.迁,指古代官职调动变迁,一般指官司职的升迁,降职一般用“左迁”。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
B.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
C.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军队才慑服。
D.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
(2)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7 09:0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B.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C.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D.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
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
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
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
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
D.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
(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B.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C.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D.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B.荫补,又称恩荫,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即因上辈有功勋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资格的一种待遇。
C.进士出身,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南宋孝宗时第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D.号,是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号的实用性不强,只可供人呼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遭到了秦桧的嫉妒,愤怒的秦桧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上奏疏。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正规军,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显贵人物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请求严行禁绝。陆游的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吴璘的儿子吴挺代替掌握兵权,非常骄横,倾尽钱财交结死士,屡次因过失误杀人,王炎无可奈何。于是陆游请求用吴玠的儿子吴拱代替吴挺。
D.陆游曾在四川和范成大以诗文相交,但不拘守官场的礼数,人们讥笑他颓唐放纵,因此陆游自号“放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2)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赦过宥罪,议缓刑 狱:案件
B.定滨州田赋,世宗之 嘉:赞许
C.思恭理屈不 报:上报
D.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稽滞:延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B.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C.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D.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汉初设置的监察州部地方的官员,后权利逐渐扩大,刺史一度改称州牧。
B.征辟是从汉朝开始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C.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五代、北宋等政权并立,后为金所灭。
D.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设有驿丞负责驿站的管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迟疑时,他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激发了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斩杀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2)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希纯字子进,吕公著次子。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曰:“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莫掩。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岂尽用太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误先帝,复欲误陛下,不可不察。”未几,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内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内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章惇既相,出为宝文阁待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徙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俄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 吕希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B.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 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C.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D.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博士,议礼之官,掌议定五礼仪式,拟议谥号,撰定谥文,祭祀时监视仪物,掌赞导之事。
B.故事,古代有旧事、旧业、典故、先例等意思,其在文中意为“旧事”,即以往的事情。
C.昏礼,是成家之礼。昏与婚同,源于婚姻缔结仪式举行于黄昏之际,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D.吕希纯因父亲吕公著的名字中有“著”字,因此不接受著作郎的官职,这在古代叫做“避家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希纯关心朝事,屡次提出自己的见解。宋哲宗娶皇后,他建议要参考祖宗的制度,广泛地察考有名望的家族,以求有道德足以为皇帝配偶的女子。
B.吕希纯对朝廷法度有理性的判断。他认为神宗的功绩,万世都无法掩盖,但形势变了,朝廷法度自然应有变化,并且以宋朝历代皇帝为例来证明其观点。
C.吕希纯能够坚持原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贸然任用私人。他坚决不同意皇帝刚开始亲政就将宦官梁从政、刘惟简任命为内省押班,因为无法宣示天下。
D.吕希纯命运多舛。他多次遭人忌恨,屡次被贬,而且贬谪地不断变换。谏官张商英恨吕希纯,很激烈地攻击他,后来曾布也暗中阻止他朝见徽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
(2)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宫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子出官二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②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