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正宫]鹦鹉曲
野渡新晴
[元]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注①底是:哪里是。②青帘:酒帘、酒幌。
【小题1】“白鹭一行飞去”化用了杜甫《绝句》中“___”一句,“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甫《清明》中“_____”一句。
【小题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解释“说”字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5 06: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①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②。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③满关中。更戏马台④荒,画眉人⑤远,燕子楼⑥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①彭城怀古:本词为作者于后元至二年左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途经徐州时所作。彭城,徐州古称。②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③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黍离”“禾黍”被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④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⑤画眉人: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⑥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词开篇一问,点出了徐州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沉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字领起“铁甲重瞳”六句,前三句极状项羽雄姿英发、兵势强盛、军威浩荡之壮,后三曲写其兵败身亡之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悲壮之感跃然纸上。
C.“空有”二句,紧扣“楚歌”数句词意而生发,言下之意是,徐州尽管有黄河环卫,青山屏障,但若不会凭借,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D.“汉家”以下五句,通过汉家皇陵荒芜的景象,以及项羽检阅兵马、张敞为妻画眉和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等典故和当前衰景,暗示历史风流都已为陈迹。
E. “人生百年如寄”基于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取材于《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注释: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③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道未 笃:坚定
B.今夫乾没氏之 属:下属
C.书以为食     鬻:卖
D.予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料想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以我故为之 不害为高
B.舍娄公所     小隐山林
C.往来大夫士多之赋诗   强之名耳
D.古人隐于农   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这样以后才算是隐者
B.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 缩敛着肩膀(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
C.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清廉和清高,可以使古人隐居的决心更加坚定,你何必怀疑呢
D.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先生的小书斋叫做“市隐斋”,娄先生想得到李生为他写的记。
B.某些心存侥幸、谋取利益的人言行不一,竟自我标榜为隐士。
C.李生认为娄先生的行为不妨碍他的廉正和清高,娄先生是真隐士。
D.作者认为娄先生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扬名,与韩伯休是不一样的。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
②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小题6】根据文本,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对“隐”的认识。
【小题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①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归。②芹,指芹泥,即燕子筑巢用的草泥。③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④珠箔:珠帘。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之寒意,细致入微。
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诗中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是为了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小题3】【小题4】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D.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小题5】【小题6】《乌衣巷》中也写到了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请比较《京城燕》与《乌衣巷》两首诗歌在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点。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沦为废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起辍就,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遂擢置高第。释褐授校书郎。尝采箭竹,奉使入蜀。除考功郎中。大历中,为太清宫使、翰林学士。起诗体制新奇,理致清赡,芟宋齐之浮游,削梁陈之嫚靡,迥然独立也。王右丞许以“高格”,与郎士元齐名。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集十卷,今传。子徽能诗,外甥怀素善书;一门之中,艺名森出,可尚矣。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题分韵赋诗,于众中推一人擅场者。刘相巡察江淮,诗人满座,而起擅场。郭暧尚主盛会,李端擅场。缅怀盛时,往往文会,群贤毕集,觥筹乱飞,遇江山之佳丽,继欢好于畴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此能并矣。况宾无绝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歌阑舞作,微闻香泽,冗长之礼,豁略去之,王公不觉其大,韦布不觉其小,忘形尔汝,促席谈谐,吟咏继来,挥毫惊座。乐哉!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选自《唐才子传·钱起传》,有删改)
【注】①擅场:《文选》汉张衡《东京赋》云:“秦政利嘴长距,终得擅场。”后人因用“擅场”称技艺高超出众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玲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体矣/
B.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C.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玲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D.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古代男子成人时,因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古代女子无字。
B.闱,旧称试院,唐宋时粉闱指由尚书省举行的省试的考场;因尚书省又被称为粉省,故粉闱也可为尚书省的别称。
C.释褐,是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祖送,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即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起年少聪敏,赶考途中有奇遇。京口旅馆夜宿,偶听有人户外吟诗,出门不见人影。应试时融二句诗于科考诗中,深受考官嘉许。
B.钱起诗风新奇,获高评名副其实。他的诗体制新奇,富有理趣,去除前朝浮靡之风,自有“高格”,获评“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C.钱起仕途亨通,及第后多次升迁。钱起因考官欣赏以应试优等及第,后相继被授予校书郎、考功郎中、太清宫使、翰林学士等职。
D.钱起诗名很盛,探题赋诗能擅场。唐宴会时会公推一技艺出众者做擅场,在刘晏巡察江淮集会时,公推钱起做擅场,可见其诗艺、威望皆高于同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徽能诗,外甥怀素善书,一门之中,艺名森出,可尚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
元朝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
B.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
C.“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
D.“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
E. 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
【小题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