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D.司农少卿,北魏时期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宋代时期为司农寺最高长官,掌钱谷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
(2)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1 03:4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挺,字仲烈,以门功补官。从父璘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高宗问西边形势、兵力与战守之宜,挺占对称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候,赐金带。绍兴三十一年,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介叛将张中彦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彦亦惧力不敌。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璘亦引嫌,并匿其功。
明年,挺被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金左都监空平凉之众以援合喜孛堇,又遣精兵数万自凤翔来会。仲驻军六盘,挺独趋瓦亭,身冒矢石,众从之。金人舍骑操短兵奋斗,挺遣别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挺每燕见从容,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帝颇嘉纳。
光宗即位,御笔奖劳。而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器械弗缮,挺节冗费,屯工徒,悉创为之。御军虽严,而能时其缓急,士以不困。郡东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绍熙二年,水暴发入城。挺既振被水者,复增筑长堤,民赖以安。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拊循将士,人人有恩。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辄降答之。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岁时问劳不绝,被遇尤深厚。光宗赐内府珍奇,以示殊礼。论曰: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
(节选自《宋史·吴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B.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C.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D.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矢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箭和垒石。
C.勋阀,指功臣的门第,即古代社会里对朝廷有功勋的大家族。
D.部曲,本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中指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挺勇而有谋。在南市城,他率领背嵬军骑兵将旗帜换成黄旗绕到敌人背后,大败敌军;论说两淮地区军事,认为应当选择有利地形重兵把守,颇得皇上赞赏。
B.吴挺抚爱百姓。绍熙二年,谷水暴涨流入城内,吴挺救济遭遇水灾的百姓,又增筑了长堤,百姓赖此得以安宁。
C.吴挺出身显贵,却能礼贤下士。他即使遇到地位低的小官,也不敢怠慢轻视;抚恤士卒,人人得到他的恩泽。
D.吴挺深得光宗皇帝宠信。光宗曾说吴挺是难得的人才,对吴挺慰问不断,恩遇有加,赐给他内官的珍奇宝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
(2)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芾字叔章。初以补南安司户,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坰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脾,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李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又称“荫庇”。
B.“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同样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征”等。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百姓五户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那“五鼓”就是丑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芾精明强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幕宾佐吏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2)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盟,传檄中外。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国家之制,无亲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儦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又言:“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宜蠲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会邦昌遣使迎王次第白子崧,子崧即贻王书曰:“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便图迁徙,臣窃惑焉。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霈四方。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遂传檄京师,奏于隆祐太后曰:“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间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郡者。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完自消矣。”寻以所部兵会济州。康王即位,又言:“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皆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味,道宗求得其文,上之。诏御史往案其狱,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弃城,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选自《宋史·赵子崧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皆可其奏
B.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皆可其奏
C.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亊尽忠/请录其子/帝皆可其奏
D.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录其子/帝皆可其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救援。史上也有以勤王为名行篡位之实者。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宗庙,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根据礼制,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和庶人一庙。
D.太后,是封建时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子崧忠于国家,对僭位者深恶痛绝。他听说张邦昌窃据上位,就建议康王向张邦昌问罪;任大元帅府参议官时,派人监察张邦昌的家,并且请求捕杀其母亲和儿子。
B.赵子崧富有远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他请求康王进兵南京,且建议康王承制号令四方豪杰;上奏隆祐太后,建议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以安慰人心,消除违法乱纪的事。
C.赵子崧直抒己见,劝阻康王军中即位。当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打算在军中即位时,他认为,应该先拜谒宗庙,觐见母后,严明赏罚,施恩四方,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
D.赵子崧与人有隙,遭到贬官,最终卒于贬所。他和辛道宗有嫌隙,遭到辛道宗的诽谤。皇帝听信谗言把他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后来虽然被赦免起用,但已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蠲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2)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怕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郡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

(选自《宋史•吕余庆专》,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的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B.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C.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D.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讳,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
B.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虽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
C.开宝六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D.迁,指古代官职调动变迁,一般指官司职的升迁,降职一般用“左迁”。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
B.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
C.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军队才慑服。
D.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
(2)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并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集英殿   对:回答
B.吾深恨于此  恨:遗憾
C.吾不能捍父母  捍:守护
D.遽麾之退    麾:旗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事二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其在君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吾深恨于此    急于星火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B.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C.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D.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丁父忧”,是指不久遭遇父亲离世,离职居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B.“除知临安府”中“除”指授予官职的意思,古代授予官职的用语还有“拜”“授”等,表升官一般用“迁”“擢”,表贬官一般用“左迁”“谪”“黜”等。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捕。在北方呆了三年,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皇帝和群臣都不愿杀他,但他决意从容赴死,年仅47岁。
【小题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