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西成高速铁路线北起陕西省西安市,向南跨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下图为西成高速铁路专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西成高速铁路线通车,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区域产业向外转移
B.加大沿线城市之间旅游行业的竞争
C.提升西成铁路货运能力
D.推动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小题2】西成高速铁路线陕西段桥隧比高达92.1%,其主要原因是
A.占用耕地较少
B.气温比较低,冻土广泛分布
C.保护生态环境
D.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小题3】2018年春节期间,某游客从西安到成都沿途看到的传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
A.南段居民喜面食,北段百姓偏麻辣
B.南段看民间皮影,北段赏变脸艺术
C.南段有棉纺布艺,北段多丝织锦绣
D.南段多为尖顶屋,北段可见半坡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2-10 09:3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粤苏浙沪经济数据比较。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交通线分布。
材料三 正在建设中的洋山港(属上海港管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临港新城是洋山港配套建设项目之一,离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距离只有几十千米。这里有上海第三大湿地保护区,植被繁茂。
(1)比较2010年,粤、苏、浙、沪四地进出口增长幅度最大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人均最高的地区。
(2)珠江三角洲特色农业是什么?并分析近年来,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3)描述长三角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洋山港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其主要优势有哪些?
(4)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临港新城适宜引进哪些产业(举二项)并陈述理由。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新疆简图,右图为罗布泊附近及哈密到罗布泊铁路(哈罗铁路)沿线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罗布泊水源补给河流——孔雀河断流,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完全干枯。最近因在罗布泊开发出钾盐卤水,卤水汇积成总面积500平方千米左右的盐水湖。
(1)历史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罗布泊地区土地退化,加剧了
▲
化趋势;罗布泊周边地区雅丹地貌广布,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2)南疆地区城镇分布的特点是
▲
;影响其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与浙江省相比,南疆地区县级城镇之间的空间距离较
▲
。
(3)影响哈罗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该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
▲
、寒潮、高温等恶劣天气。
(4)简述罗布泊地区发展化学工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8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贯穿7个省(市),使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1)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节省投资成本
B.缩短施工时间
C.保障旅客安全
D.节省土地资源
(2)简要说明影响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
(3)沪宁杭地区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带)之一,其城市化主要的推动力是________。在沪宁杭地区,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4)简述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敦刻尔克及其周边部分地区区域简图。
材料二 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联系自古以来主要是通过英吉利海峡进行摆渡,海峡间的运输极为频繁。以1984年为例,往返运输客运为两千万人次,货运达两千万吨。1994年5月6日,英法的私营企业在多佛尔海峡建成了海底隧道,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隧道内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高速铁路为主,现在运行的主要是时速三百公里的欧洲之星高速电气化列车。
(1)描述敦刻尔克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多佛尔海峡隧道的建成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别说出与水运和航空相比,高速铁路的优势。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度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m),该海滨城市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设海港。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港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地质、__________和水文等,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水域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还会影响陆域条件如__________等。
(2)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①A、B两地可否建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C、D两处相比较,选择____________处建港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