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晋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每,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徵公主于回纥,署音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译,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俱,未及时,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赞天子不忘尔劳刺史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礼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即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李万荣病旦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党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选《新唐书·董晋传》,有删改)
[注]①排笮:排挤。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拉任宣武节度使。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行成人礼后所取: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唐玄宗后,翰林分为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专门起草机密诏令的机构。
C.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后世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考试、祭祀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处世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C.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与李涵护送崇徵公主到会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D.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元绣被人排挤而获罪,董晋在宰相面前陈述右丞元绣没有罪;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
(2)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0 05:4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上元中,李宝臣奏授左领军郎将。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

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赏赉隆厚。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
B.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文中张孝忠的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
C.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被授予果毅折冲。
B.张孝忠性情忠直,效忠朝廷。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拒绝劝说和金帛诱惑。
C.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
D.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任。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学士: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B.乘舆者:皇帝。“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皇帝所用的器物。
C.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
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称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进见向皇帝汇报事情都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
B.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很有主见。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卢杞等大臣认为传言不实,姜公辅不人云亦云,建议皇上做好部署,防患于未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
(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张柬之将诛二张,以多祚素感概,可动以义,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将军击钟鼎食,贵重当世,非大帝恩乎?”多祚泣数行下,曰:“死且不忘!”柬之曰:“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大帝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舍今日尚何在?”答曰:“苟缘王室,惟公所使。乃引天地以自誓,辞气毅然,柬之遂定谋。以敬晖、李湛 为右羽林将军,命总禁兵,与多祚、王同皎请太子至玄武门,斩关入。及长生殿,白武后曰:“诸将诛逆臣易之、昌宗,恐漏大谋,不敢豫奏,顿首请归死。”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 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崔玄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与成王千 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 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 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二张指张易之、张昌宗兄弟。②大帝指武则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B.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C.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D.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系也叫世次、世统,指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屯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
B.击钟鼎食是指古代贵族列鼎而食,食时击钟以报时,钟是响器,鼎是食器。
C.食实户指实际享有的封户数,因唐代封户有虚实之别,有的封户徒有其名。
D.宫闱指后妃所居住的地方,官闱令是官名,唐朝时掌侍奉宫闱,出入管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多祚出身胡人。他的祖先是棘韬酋长,后来进入中原地区。到了李多祚,他作战勇敢,官职多次得到升迁。
B.李多祚讨伐有功。他巧设计谋,斩杀黑水棘鞫首领。室韦和孙万荣叛乱的时候,他率军进讨,因功统领北门卫兵。
C.李多祚为人忠义。张柬之将要诛灭二张的时候,对李多祚晓以大义,李多祚感念大鬣恩德,支持张柬之的谋划。
D.李多祚兵败越杀j李多祚为了避祸,和韦氏关系密切。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时,李多祚也参与其中,被部下杀害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讨黑水鞣鞫,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
(2)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特:按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法度 僭:超越B.吏白恐宰相意  尾:违反
C.帝不能    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耳  计:计策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