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外仓,2016年我政府工作报告新词,它是指在跨境貿易电子商务中,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换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中欧铁路(如下图左图)的兴起,我国在西欧大量开设海外仓,下图示意我国200多家企业在西欧地区海外仓的分布情况。

(1)中国与西欧地区的货物运输主要有海动、空运和陆路铁路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其中,中欧班列的开通对西欧海外仓的形成意义重大。比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突出优点有哪些?
(2)运用所学知识,分折海外仓兴起的原因。
(3)分析德国成为我国西欧海外仓首选地的原因。
(4)有人不同意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试推测其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6-22 12:1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元朝把北京定为全国的首都,称“大都”。当时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以西的积水潭,同大运河连通,成为南米北运、物资交流的停泊港。于是,沿湖岸码头,靠近钟、鼓楼一带,开始形成并发展为北京市的商业中心――钟鼓楼市场(图a)。
自明朝起,由于城内码头和航道的废弃,紫禁城的修建和王城的扩大,北京城内交通阻隔,出现了三个相对隔离的区域,分别形成了以前门为中心,以西四和东四为次中心的商业网点格局(图b)。
20世纪初,东交民巷向外国使团开放,随着交通等市政设施的完善,王府井很快成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同时,一些过去被王城阻隔的主要街道被打通,内城各部分之间的通达性增强,全城性的购物活动活跃起来。除了东四、西单和西四等传统商业区外,前门和王府井成为北京两大商业中心,前者位于铁路车站附近,而后者则邻近高级住宅区,有十分便利的交通 
(a)元       (b)明清

(c)民国

(d)现代
(1)元朝时,北京的商业中心是______。
(2)民国时与明、清时期相比,新出现的商业中心是______和______。请分析原因。
(3)20世纪50年代末,东西长安街延长拓宽,铁路站由前门迁往东单,地铁在王府井、西单、前门设立站点,此时,北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A级商业中心鼎立的局面。
(4)请分析交通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