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D.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C.或师焉,或否焉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B.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2 09:0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
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
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
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 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
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B.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C.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D.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唐宋朝都有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程序相比科举考试要繁琐。
B.从父兄,即从兄,一般指的是父亲的亲哥哥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就是堂兄、堂哥。
C.僭称,犹言妄称或用作谦词,文中李希烈超越了自己身份地位的名号,妄称为帝。
D.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也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能谋善断,深得民心。他在巡查河东、陇州的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得百姓赞誉。叛贼攻破洛阳,以将领首级示众,他暂时隐瞒真相,也安抚军心。
B.颜真卿公言直道,反遭排挤。吉温因私怨诬陷宋浑,将他贬谪。颜真卿仗义执言,却得罪了宰相杨国忠,一心排斥他,而被贬为平原太守。
C.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广平王统领二十万大军去平定长安,出宫殿时不敢骑马,而都虞候管崇嗣倚先王恩遇却骑马,颜真卿弹劾了他。
D.颜真卿忠直英烈,正气浩然。在反贼李希烈的死亡威逼前,颜真卿气节不屈,视死如归,其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将与他的书法一样,世宝传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2)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①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是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曰:“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注)①中使: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B.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C.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D.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释卷。
B.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
C.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务。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润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2)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朔望:朔日和望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工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务。
D.致仕:亦作“致事”,指古代官员被迫辞官回家,是一种非正常的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可靠顺利,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天宝年间又考中博通坟典科;两次对策,也分别名列第一和优等,并因此升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建言献策,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建议停止;他还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
D.归祟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