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水置仓(4)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小题4】(小题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6-25 04:3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殉。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地大力众,约日齐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天祥帅师次于汀州。元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循。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未几入时,愿乞死。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②三道:三路。③鼓行:气势旺盛。④庶,前为“民”,后为“或许”。⑤循:循州。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⑦舁:载,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宋时也沿用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忠君为国。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坚决组军勤王。
B.文天祥胸有谋略。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力量,抵抗强敌。
C.文天祥坚贞不屈。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文天祥视死如归。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2)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共,字田常。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共不至,桧怒,风言者①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王新言劾宦者张义之,忤旨左迁,共不草制,新言得不去。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中为江、淮宣抚使,共不书录黄②。上怒,谓宰相曰:“张共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共谕旨,共曰: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共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共知湖南安抚使。入境,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珙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共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刘应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薨,年五十七,谥忠肃。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注: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中命乃寝 寝,停止
C.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  蠲,免除
D.置场平价振粜  粜,买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B.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C.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D.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共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张共不到;金人犯境,宋军出征,张共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
B.张共忠于朝廷,尽心国事。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中,张共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
C.张共精明果断,以仁治乱。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张共犒赏军士,重用杨钦;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
D.张共体恤民情,救济百姓。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张共为此上奏;建康遇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赈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王新言劾宦者张义之,忤旨左迁,共不草制,新言得不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    转告
B.力专则难图也  谋取
C.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 克服
D.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一旦求救于明公 步余马于兰皋兮
B.尚见谭困而不能取 夫孰异道而相安
C.绍以宽厚得众心 磕死以流亡
D.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乃许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小题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