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词人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所见,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一句词人告诫年轻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29 09: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秃秃记
曾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②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③,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 固 择 于 禽 兽 夷 狄 也 禽 兽 夷 狄 于 其 配 合 孕 养 知 不 相 祸 也 相 祸 则 其 类 绝 也 久 矣 如 齐 何 议 焉 买 石 刻 其 事 纳 之 圹 中 以 慰 秃 秃 且 有 警 也 事 始 末 惟 杜 氏 一 无 忌 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
【注】①捽(zuò):揪。②瘗(yì):掩埋,埋葬。③圹(kuàng):墓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B.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C.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法:从汉朝开始设立的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意为“明习法令,足以决疑”,唐宋科举考试也设有明法科。
B.县尉:与县丞一样,秦汉开始均为县令、县长的助手。县丞主管文书、仓库等,县尉主管地方治安。之后一直沿用,到明代以典史取代县尉。
C.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是西南、东北走向,古代习惯上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三国时吴国孙权所统治的全部地区。
D.浮图:就是佛,也写作“浮头”“佛图”“浮图”,是梵语“佛陀”的转音。文中指佛塔,“胜造七级浮图”中的“浮图”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司法官的孙齐,可谓道德沦丧,先娶了正室杜氏,留在老家,后来不但使用欺骗手段与周氏结婚,还娶了妓女陈氏。
B.被周氏发觉后,孙齐先是假言搪塞,继而避开周氏,伙同杜氏、陈氏把周氏所生的儿子秃秃偷偷带往外地。
C.由于孙齐买通贪官,不但没有得到惩处,反而被委以新职。周氏虽多次上告,但冤屈始终无法声张,以至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D.原本没有属地管辖权的萧贯派属下前往调查,直接导致五岁的秃秃被杀,这让曾巩感叹孙齐的人伦丧尽,和禽兽没有差别。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
(2)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
B.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意”字领起下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
D.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小题2】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 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 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 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 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 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 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 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 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 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 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小题4】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