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常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选自《旧唐书·穆宁传》,有删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穆宁“清慎刚正”的一组是
①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②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③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④时不我容,我不时徇
⑤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⑥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2 04:0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上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逆,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亦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见诛,士庶咸矜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义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审核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韵文写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只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张琇死后,士民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琇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小题4】把文中碱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益州,奏称审素谋逆,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其家。
(2)瑝、琇既见诛,士庶咸矜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司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瞻。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辟为从事。暠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逖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阕,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
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日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录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亲,皇帝授予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
【小题5】孙逖举荐父亲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

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 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元和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傅。初,垍在翰林承旨,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孜孜献 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休复悚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 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其余量材赋职,皆叶①人望,选任之精,前后莫及。议 者谓垍作相,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遘疾休谢,公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裴垍传》,有删改)

(注)①叶:读 xi佴,意为“和洽、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 /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 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B.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C.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D.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
B.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C.宪宗是皇帝庙号。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都被追尊为某宗,称为庙号。
D.谏官,古代掌管朝政缺失、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谏议大夫等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垍品行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考核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
B.裴垍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李吉甫推荐的三十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他举荐的裴度、李夷 简等人,后来相继担任了宰相,而且有很好的名声。
C.裴垍德才兼备,颇受宪宗信任。他做翰林承旨时,做事很合皇帝心意;做了宰相之后,他提出的整顿 吏治、考核官吏政绩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得以施行。
D.裴垍特立独行,为官卓然出众。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裴垍却截然相反,他赞美孜孜进 谏的人,而对从不进谏者则予以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
(2)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襄州人。天宝初,举进士,补单父尉。至德中,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侥判官,累除衢州司马。未至,召拜监察御史。台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浑性放旷,不甚检束,僚长拘局,忿其疏纵。浑不乐,乞外任,执政惜其才,奏为左补阙。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州理有开元寺僧与徒夜饮,醉而延火,归罪于守门喑奴,军候亦受财,同上其状,少游信焉。人知奴冤,莫肯言。浑与崔祜甫遽入白,少游惊问,醉僧首伏。既而谢曰:“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自此以公正闻

贞元三年正月,加同平章事,仍判门下省。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上命决死。诏至中书,浑执曰:“陛下若便杀则已,若下有司,即须议谳。且方春行刑,容臣条奏定罪。”以误伤乘舆器服,杖六十,余工释放,诏从之。先时,韩滉自浙西入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浑虽混所引,心恶其专政,正色让之曰:“先相公以狷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相公榜吏于省中至死,且非刑人之地,奈何蹈前非而又甚焉?专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之礼!”混感悟愧悔,为霁威焉。

时张延赏与浑同列,延赏怙权矜己,而嫉浑守正,俾其所厚谓浑曰:“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相公,柳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也。”自是为其所挤,寻除常侍,罢知政事。贞元五年二月,以疾终,年七十五。

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性节俭,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罢相数日,则命亲族寻胜,宴醉方归,陶陶然忘其黜免。时李勉、卢翰皆退罢居第,相谓日:“吾辈方柳宜城,悉为拘俗之人也。”

(选自《旧唐书·柳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B.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C.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D.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左补阙,职责为对宰相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
C.同平章事,是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事实上的宰相。
D.罢知政事,知政事是古代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罢知政事”即辞去宰相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浑放纵旷达,不大检点。在御史台时,他很讨厌上司,柳浑因此请求到京城外任职,而当权者爱惜他的才干,留他任左补阙。
B.柳浑执法严明,爱惜百姓。成功解决两起草菅人命的案件,一是洗雪了守门的仆人的冤屈,二是挽救了琢玉的工匠,只打了过失者六十大板。
C.柳浑为官正直,主持正义。他毅然决然拒绝了与他同为宰相张延赏的劝说,从此被排挤,不久被任为常侍官,罢了宰相职务。
D.柳浑生性节俭,随意旷达。不置家产,官至宰相,还借房子住,他被罢宰相后和亲戚一起寻访名胜,喝醉后陶陶然竟忘记自己被罢免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谢日:“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白此以公正闻。
(2)俾其所厚谓浑日:“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太宗重其才名,贞观元年,召拜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受诏修定《五礼》及律令,撰《齐书》。二年,除礼部侍郎。朝廷议将封建诸侯,百药上《封建论》。太宗竟从其议。
四年,授太子右庶子。五年,与左庶子于志宁、中允孔颖达、舍人陆敦信侍讲弘教殿。时太子颇留意典坟,然间燕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讽焉,辞多不载。太宗见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悉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綵物五百段。然太子卒不悟而废。十年,以撰《齐史》成,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赐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以撰《五礼》及律令成,进爵为子。后数岁,以年老固请致仕,许之。太宗尝制《帝京篇》,命百药并作,上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性好引进后生,提奖不倦。所得俸禄,多散之亲党。又至性过人,初侍父母丧还乡,徒跣单衣,行数千里,服阕数年,容貌毁悴,为当时所称。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筑山,文酒谈赏,以舒平生之志。有集三十卷,子安期。
(选自《旧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下列各项中,画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并不知事 太宗竟从
B.百药作《赞道赋》讽焉   年老固请致仕
C.太宗见遣使谓百药曰     何齿之宿意之新乎
D.侍讲弘教殿     朕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