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
B.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
C.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一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
B.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
C.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
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0:0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馀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选自《宋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谢弘微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谢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被称为微子。
C.谢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谢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服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十余所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完。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

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曰:“将

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曰:“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曰:“卿勇过贲、育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节选自《宋书·王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B.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C.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D.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即“死”,常用于皇帝。古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拜”,文中指由平民之身而被授予官职,又如授、除、擢、拔等都是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
C.“母忧”,母亲的丧事。我国古代,母亲去世后,为官者一般要离任为母守孝三年。
D.“侯”,古代时期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世其制多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诞富有才华。他小时候才华就已显现,特别是帮堂叔王珣写的哀策文添加佳句,受到王珣称赞。
B.王诞历任多职。他跟随元显任功曹,后任军长史、镇蛮护军和龙骧将军等,其间,多次立下战功。
C.王诞见解中肯。他针对卢循强留广州刺史吴隐之的事情,向卢循陈述自己的见解,他和吴隐之得以归还。
D.王诞深受恩宠。他尽职尽责而深受高祖的器重,高祖夸赞他“勇过贲、育”,死后被追封为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
(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签书枢密院事,首奏加意边防,又奏:“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芾奏:“方今财最费于养兵,艺祖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然兵数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上悟。
一日,因进呈边报,上顾芾曰:“将来都督非卿不可。”芾奏:“臣未尝经历兵间。”又奏:“方今钱谷不足,兵士不练,将帅与臣不相识,愿陛下更审思其人。”南郊礼毕,宰相叶颙、魏杞罢。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有密旨欲今岁大举,手诏廷臣议,或主和,或主恢复,使芾决之。芾奏:“天时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举洞霄宫,卒。
芾始以言边事结上知,不十年间致相位,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B.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C.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D.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孙,第三代孙,即儿子的孙子,其辈分顺序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B.除,本为台阶,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登,故除可用来表示改变旧职,授予新职。
C.都督,最初是地方政府的监察官,后演变为处理地方政事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服阕,即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儿子应守丧三年,着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芾熟知国情,关注军事。他认为,当今军队过于庞大,耗费财用极多,有些地方对军队进行了削减,效果显著,他对此极为赞叹。
B.蒋芾虽有才干,但更自知。当皇帝准备给他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时,他颇有自知之明,因没有真正率兵征战的经验,而打消了皇帝的这个念头。
C.蒋芾临事镇定,颇有主见。面对外敌,皇帝准备有所行动,便把群臣或主和或恢复的议论交给他裁决,但他没有顺从皇帝的心意,而是自有见解。
D.蒋芾长于论议,短于事功。他曾因上言边防事务受到皇帝重视,不到十年就做了宰相,但后来又因为不能承担军事重任而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2)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祖沈,晋丞相掾。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祭酒。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父忧,去官。服阕,补太尉主薄,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迁尚书尚书郎,义熙六年,高祖领平西将军,以为长史,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又除高祖平北、征西长史,迁侍中。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出为吴兴太守,公事免。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明宪直法,无所屈挠。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臣以今月七日,预皇太子正会。会毕车去,并猥臣停门待阙。有何人乘马,当臣车前,收捕驱遣命去。何人骂詈收捕,咨审欲录。每有公事,臣常虑有纷纭,语令勿问,而何人独骂不止,臣乃使录。何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唤,有两威仪走来,击臣收捕。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宗云:‘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凡是中丞收捕,威仪悉皆缚取。’臣敕下人一不得斗,凶势辀张,有顷乃散。又有群人就臣车侧,录收捕樊马子,互行筑马子顿伏,不能还台。臣自录非,本无对校,而宗敢乘势凶恣,篡夺罪身。尚书令臣羡之,与臣列车,纷纭若此,或云羡之不禁,或云羡之禁而不止。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陵犯监司,凶声彰赫,容纵宗等,曾无纠问,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准绳,风裁何寄。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凶赫之声,起自京邑,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又宗为篡夺之主,纵不纠问,二三亏违,宜有裁贬。请免羡之所居官,以公还第。宗等篡夺之愆,已属掌故御史随事检处。”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羡之任居朝端,不欲以犯宪示物。时羡之领扬州刺史,琳之弟璩之为治中,羡之使璩之解释琳之,停寝其事。琳之不许。璩之固陈,琳之谓曰:“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又领本州大中正,迁祠部尚书。不治产业,家尤贫素。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五。追赠太常。
(选自宋书列传第十六谢瞻 孔琳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B.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C.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D.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掾”是指丞相府所设的属官,掾是古代属官的统称。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如果自请退职则称乞骸骨。
C.永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常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能有多个年号。
D.追赠,追加赠送之意,多指对因公殉职或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在死后赠送财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琳之维护朝法,不畏权势。弹劾权臣徐羡之纵容属下,请求免除徐羡之的官职,以彰显公平。
B.徐羡之为政有为,不谟私利。在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任上官绩显著,但不制产业,家里特别贫困。
C.孔琳之人格独立,不攀附权贵。权臣桓玄喜欢别人依附,孔琳之不愿讨好他,因此不被赏识。
D.孔琳之为官正直,不徇私情。他的弟弟孔璩之是徐羡之属下,徐羡之叫孔璩之去替自己求情,遭到孔琳之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
(2)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少靖默,无于人 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 诣:去、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献之书裙数幅去 后人哀之不鉴之
B.不高卑见色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出不者 若属皆且为
D.转在义兴,非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