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寓、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注)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选自《南齐书·王思远传》,有删改)

(注)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荷世祖厚恩/今一且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B.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C.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D.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人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文中的王思远,是王晏的从弟(堂弟)。
B.“友于”,为兄弟友爱之意,文中用这典故,表明王思远和他长兄王思玄的兄弟之情甚笃。
C.“祥日”,为亲丧之祭日,在那天,世祖最终同意了王思远辞官的请求。
D.“引决”与“自裁”都是“自我约束”的意思,但王晏最终因没接受王思远“自我约束”的劝告而失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后,其女被贬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去帮助供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王晏落得失败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2)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高祖含,始平太守。父襜,征虏参军。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曰:“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夫却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
(选自《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B.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C.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D.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折节好贤”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褚伯玉不侍奉王侯贵族的高尚行为。
B.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文中的“羽化”是得道成仙的意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 纪年的一种句号,“宋孝建二年”“建元元年卒”中的“孝建”“建元”就是年号。
D.“诏”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文中的“手诏”指皇帝亲自写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伯玉的祖辈父辈都曾在朝廷做官,而他从年轻时就清心寡欲,有隐士的操守。
B.宁朔将军丘珍孙听说褚伯玉的高洁之后,写信给僧达,希望能亲自见褚伯玉一面。
C.王僧达用古代的隐士留恋子女、想招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褚伯玉相比,突出褚伯玉的高洁品质。
D.太祖为了遵从褚伯玉的意愿,在褚伯玉死后,下令在剡县白石山建造了太平馆埋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2)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琨,琅琊临沂人也。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②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③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州镇旧有鼓吹(1),又输还。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帝说

④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坐误竟囚,降号冠军。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⑤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遂不过其事。

⑥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⑦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朝士皆谓琨曰:“故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遂得病,卒。

《南齐书·王琨传》(有删节)

注释:(1)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郎中,驸马都尉 (_____________)
(2)又输还 (____________)
(3)故待车 (_____________)
(4)阅衣裳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从伯司徒谧所爱 (《南齐书·王琨传》)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D.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小题3】第③段中“帝说”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小题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琨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父秀之,黄门郎。悰少而谨敕,有至性。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上甚德之。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①,于宣阳门外行马②。内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郁林立,兼大匠卿。起体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袴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众议乃止。惊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

注①卤簿: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②行马,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栅/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B.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C.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郎,古代官职名,东汉时期设置,主管选举,又称吏部郎中,乃吏部最高职位。
B.太子,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君位的皇室子孙,通常册立嫡长子,其所居常在东宫。
C.太庙,最早只供奉历代皇帝,后亦供奉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称之为配享太庙。
D.白衣,本指古代平民服,借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此指受处分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悰淳朴至孝,交友不避贫贱。父亲在京城去世,他前去奔丧,连一口水都不喝;世祖家境贫穷,他出自对人才的推崇,多次分与家财,出行必要同乘。
B.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他合理分派任务,使家中奴婢各司其职,无闲人;他擅长烹饪调制各种美味,且在豫章王举办的盛宴中,能够引经据典指出不足。
C.虞悰为人随性,为官行事恣意。世祖索要美食秘方,他拒不献出,只献出一个醒酒方子;因在宣阳门外驱打人及在休安陵接受属下的牛和酒,而两次被免官。
D.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世祖因与他是平民时的旧友,让他恢复祖上的职务;明帝宣召先朝旧臣辅助自己,他称病不愿就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彼有自当还   生孩六月,慈父
B.非望不见也   朝菌不知晦
C.慰祖辞不     臣具以表闻,辞不
D.令后世知吾有素业也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 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 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 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 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