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盐是支撑生命的基本物质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主要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盐产区。受盐区气象条件的不同,各盐区用日晒法晒盐的季节也有所不同。图12为“中国主要海盐区气象资料图”。
(注:3.5波美度表示每百公斤海水大约能晒3.5公斤盐)

(1)对比中国主要海盐区气象资料,分别指出渤海盐区与南海盐区海盐生产的优势条件。
(2)说明淮河以北的盐场冬季是晒盐的淡季,而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则可以进行跨年度冬春连晒生产的原因。
(3)目前,在我国主要海盐产区进行盐化工项目建设时,有专家建议“要将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生产相结合”,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8-29 06:1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读下列图表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008年统计数据(来自各直辖市、省统计年鉴)

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2.根据材料京、津、冀三地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其依据是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

3.京津冀都市圈的构建对促进北京更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是

材料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4. 从城市群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看,北京的优势产业应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5. 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间产业链分工体系图进行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6. 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问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