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1世纪以来,中国服装工业实施“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策略,进口美国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纱和坯布、日本和韩国的面料,加工后出口成衣。在当今全球服装出口总值中,“Madein China”的服装占到三分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种类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生产技术C.市场D.原材料
【小题2】据材料,我国此类服装产业应布局在
A.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中西部地区B.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C.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D.原材料丰富的地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4-18 01:0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其产业布局也在不断的调整,以应对新的问题与挑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为33%,2008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达到4.44亿吨,是1990年的31.2倍。2007年末我国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劳动力358万人,人均产钢量137吨/人,而当年美国为513吨/人。目前,我国钢铁产品中40%~45%是众多小型钢企生产的建筑用钢,而汽车板等10余种钢材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7年我国进口板带材平均1142美元/吨,出口719美元/吨。同时我国钢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4%,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7.6个百分点

材料二: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与我国主要钢铁基地分布

 
(1)据图甲可知,我国自 年以来,钢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增长的推动力。
(2)据图乙计算2000-2012年,世界钢铁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同期,世界钢铁生产量年均增长率   (高于、低于)钢铁出口量,并结合“出口与生产之比”曲线走势可知    
(3)受铁矿石、煤炭与消费市场等多因素的影响,钢铁工业的空间布局有不同的类型。据图丙完成下表。

(4)钢铁工业的布局类型在时间演化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在资源型Ⅰ~Ⅲ布局类型中,从19世纪初,因能源消耗量较大,其布局类型多是    ;20世纪初期开始,因冶炼技术的改进,布局类型逐步演化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钢铁工业出现了由资源型向临海型的演化。简述我国钢铁工业临海型布局的原因
(5)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