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绍兴纺织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下图为大唐袜业产业联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示意图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联系方式是( )
A.科技联系
B.商贸联系
C.信息联系
D.投入-产出联系
【小题2】“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 )
A.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B.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
C.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D.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
【小题3】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6-20 12:1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苎(zhu)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在纺织、建筑和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800mm以上,且季节分布均匀的地区,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旱涝则会致其减产。江西省分宜县(图6)有2600多年的苎麻种植和纺织历史,该地集中了80余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已突破微生物脱胶技术瓶颈,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近年分宜县响应国家政策,正着力打造我国首个麻纺特色小镇。
(1)分析分宜县苎麻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的原因。
(2)简述分宜县众多苎麻纺织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3)请从产业链角度,为分宜县苎麻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2
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
(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
同类题3
读“湖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湖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010~2013年,长沙市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沙,推动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的加速发展。
(2)说明长沙市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的好处。
同类题4
海宁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20世纪80年代,海宁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制革装备,皮革制造逐渐发展成为海宁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海宁市已形成几千家皮革制造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海宁皮革制造企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原料
D.劳动力
【小题2】大量皮革企业集聚海宁,有利于
①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优势 ②节省原料成本
③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 ④产生规模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下图是两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比例最高的是
A.运费
B.原料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
【小题2】按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划分,乙类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原料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