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变化 B. 河流整治
C. 交通便利 D. 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小题2】新的运营模式(  )
A. 增加产品库存 B. 增加销售环节
C. 依赖信息联系 D. 增加销售成本
【小题3】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6-22 03:0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赤水市的人均竹林面积为全国第一,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这里竹木编制、竹木制作的历史悠久,手工艺人众多,各类竹木制作的小型作坊遍 及各个村镇的大街小巷,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当地主要为周边地区生产竹笋、 竹筷、牙签、砧板、捣蒜罐、水饺棒、竹篓、竹篮、竹类编制物等零散的小型生 产、生活用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也逐渐转为竹炭、高档竹凉席、竹地板、隔热垫、竹窗帘、竹屏风、竹工艺品、竹乐器、竹家具、竹挎包等,并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吸引了贵州省首个竹产业院士工作站在赤水市落户。
材料二   下面分别是赤水市在贵州省的位置及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图和 2015 年赤水市的竹产业情况统计表。

竹产业
政府每年安排 10000 万元竹产业发展基金
竹产品
近300个品种,六大系列,“红赤水”竹笋系列畅销国内外
竹类加工企业
375 家,年加工产值 1000 万元以上 7 家,5000 万元以上 3 家,1 亿元
以上的 2 家
竹产业产值
总值达到 63.53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40%
竹产业从业人数
总计 20 多万,其中竹产品加工数万人、营销人员 1 万多、研发 400
多人
 
(1)赤水市地处贵州省偏远的西北地区,为什么贵州省首个竹产业园会落户到 赤水市。
(2)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前,赤水市的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赤水市的竹产业市场不断扩大并且产品远销国内外的原因。
(4)针对赤水市目前的竹产业发展的状况,试提出提升赤水市竹产业影响力的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