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珠三角区域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 )
A.平坦的地势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小题2】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
A.转移
B.升级
C.专业化
D.规模化
【小题3】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0-07 07: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一直在东亚、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东亚、东南亚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利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④日本寻找海外投资有利于工业分布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小题2】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A.亚洲与日本、美国相隔很近,海运便利
B.亚洲资源丰富,市场广大
C.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D.日本和美国现代化交通发达,临空型工业布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同类题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
材料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如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材料三:江苏省略图。
(1)描述图中长江河段的水文特征。
(2)判断甲、乙两种图例各代表哪种主要粮食作物。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述江苏发展纺织和丝绸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同类题3
“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工业4.0”时代,下列因素对工业生产影响减弱的是
A.信息的依赖度
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的数量
D.资源配置要求
【小题2】“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B.工业生产趋向集中
C.实现了个性化生产
D.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贺兰山东麓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葡萄和酿酒葡萄。并建设多个葡萄酒庄,自主繁育了多种优质葡萄品种。
(1)该地有利于葡萄种植的区位优势是
。
(2)决定该地葡萄酒业兴起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单项选择填空)
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
C.能源、市场
D.交通、能源
(3)葡萄产业发展对该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有
、
等。
(4)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5)近年来,沙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试分析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诞生开始,黄土高原就是中华文明的根脉 所在。到夏商周秦以来的千年兴衰更替中,黄土高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舞台。下左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之所以对中华早期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一样独特的物产:当地盐湖出产的池盐,中国著名的两大盐池产地都在黄土高原——山西运城解池和陕西定边盐湖群。湖水盐的比重要比普通海水的比重高出六倍,任何水生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上右图为山西运城盐池晒盐图。
(1)请简述“文明在这里(汾渭流域)诞生和延续”的原因。
(2)试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高原盐湖晒盐的有利祭件。
(3)图中A是_________市,试阐述其成为我国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有利条件。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