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体.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 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 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卓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基旦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郭太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 济:过河
B.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批评
C.为郡学生,犯法免斥   斥:驱逐
D.慎勿恚恨,责躬而色   恚:怨愤
【小题2】下列对义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古代经典,古有“三坟五典”之说,“三坟”即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 典”则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B.“遭忧”指遇到父母亲死去的情况,又称“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能招丁忧的人为官,已经为官的人也要丁忧去职,回家守丧。
C.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吏或王公大臣推荐,再由朝廷选用,授以官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就反映了这一制度。
D.“建宁元年”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第一年即称为元年,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但林宗认为那是一个低贱的工作,就推辞了,而是去成皋学了三年,博学有才。
B.郭林宗形象上佳,淡薄名利。他一举一动都有人效仿,喜欢游历,不愿做官,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都不愿意去接近。
C.郭林宗喜欢帮助人,曾有陈留人左原犯过错误,林宗不顾众人的嘲笑,为他摆下酒席,并以蘧瑗曾为大盗、颜回也有过错来安慰他。
D.郭林宗死后,有一千多人前往会葬,并为他立下石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为他撰写了碑文,并认为,碑文与郭林宗是很相称的。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2)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3 08:0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君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使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恂归颖川,遣使者拜为汝南太守

恂素好学,及修乡校,教生徒,骋能为《春秋》者,亲受学焉,初,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镇抚使人,受纳余降。”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冠恂传》)

注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②建武帝即光武帝刘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B.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C.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D.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问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建武”即为皇帝的年号。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平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宰”在古代是官史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交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恂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他深受耿况器重,当耿况印授被更始帝使者取走而无意归还,索要未果时,他先晓之以理,后果断行动,助耿况夺回太守之位。
B.寇恂执法严正,以国为重,寇恂没有按当时一般的做法宽容贾复郡将,贾复决意报复,寇恂一心为国,委曲求全,最后经过建武帝的调解,二人化干戈为玉帛。
C.寇拘重教平乱,百姓爱戴,寇恂任汝南太守时,整修乡校,教授学生,颖川之乱后,群盗平定,在百姓挡住去路的强烈要求下,寇恂得以留任汝南太守。
D.寇恂慷慨仁厚,德高望重。他所得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官吏将士,认为自己不可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有宰相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
(2)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比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 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
建武十三年,定封胶东侯。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选自《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青犊:当时一支起义军。②射犬:地名,今河南武陟县西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B.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C.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D.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五经之一,为一部上古皇室档案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
B.执金吾,西汉末年时率禁军守卫京师尤其是皇城的官员,类似于近现代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
C.建武,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往往只有一个年
D.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负责朝政。明清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仅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复忠于职守。早年担任县掾时,奉命与同僚到河东地区运盐,途中遇到盗贼,同僚都弃盐逃跑,唯有贾复把盐运回县里,受到人们的称费。
B.贾复骁勇善战。担任都护将军时,在攻打青犊的战斗中,贾复身先士卒,披着羽旗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大败敌军,诸将都佩服他的神勇。
C.贾复深受重视。贾复在真定与五校交战时身负重伤,光武帝知道后为其揪心:光武帝整顿吏治时,弃用功臣,但贾复却是例外,反被委以要职。
D.贾复讲究大节。贾复准确揣摩光武帝罢武崇文的心思,积极行动,所做很合光武帝心意;以列侯的身份回家后,闭门养威严,不结党营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2)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土卒,令复居前,击邺,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 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  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  原:赦免
D.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  数:数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公主家奴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小题4】文章写了董宣不畏强权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徳,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覆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致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徳义。今苟欲决意侥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與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申屠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C.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申屠刚执着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并不认可王莽政权,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C.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D.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他因多次直谏违背皇帝的旨意而被外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2)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王莽政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 论不辍。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时,显宗始立为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曰:“得生几晚!”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猒②, 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后荣入会庭中,诏 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荣尝寝病,太子朝夕 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

荣以太子经学成毕,上书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斯诚国 家福祐,天下幸甚。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③再拜归道。”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况以不才,敢承诲命,不敢有辞。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荣年逾八十,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选自《后汉书·桓荣传》,有删改)

注释:①俞:帝王答应臣下请求的用词,译成“好的”“行”。②猒(yàn):使人信服。③汜:江水分支复归主流,这里指回归故里。

【小题1】下列对文中无停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B.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C.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D.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欧阳尚书》是汉代欧阳生解释《尚书》的著作。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而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雅吹,“雅”是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这里指《雅》《颂》中可以入乐的部分,雅吹即让儒生们吹奏《雅》《颂》之乐。
D.储君,储君是现任君主在自己还能够履行职责就确定的皇位继承人,都是由嫡长子充当的,也就是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曾经饱受战乱之苦,在生活极度窘迫,在饥饿困乏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止传播《尚书》中蕴含的道义,体现出他的坚毅和执着。
B.桓荣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召进宫中为皇太子讲授经义。当皇上要提拔他时,积极举荐了两个同窗彭闳和皋弘,体现了他的正直和豁达。
C.桓荣认为皇太子已经将经学修习完毕,便上书请求辞别回归乡里,语言诚恳,去意坚决,对皇太子学业和进步大加赞赏,体现了他的矜持和稳重。
D.桓荣病重卧床,已经即位的皇太子来看望他,他充满感激,把皇上赏赐的爵位和封地都予以退还,体现了他的淡泊和无私。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⑵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