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征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节选自《三国志·钟会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敏惠夙成 惠:聪明
B.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夺:抢占
C.应天顺民,受命践阼   践祚:登基
D.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 干戚:武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薨:《礼记》上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司马景王,此处指三国后期魏国权臣司马师,属诸侯之列。
B.建业:今南京。建业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南京,后代别称金陵、建康、江宁、石头城、京口等。
C.嵇康:字叔夜,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初期文人团体“建安七子”之一。
D.蜀: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因其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四川,故史称“蜀”或“蜀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是太傅钟繇的小儿子,蒋济看到五岁的钟会时就称赞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文中赞美钟会,说看到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非同寻常。
B.毋丘俭谋反时,钟会跟随大将军司马景王、卫将军司马文王一同东征。他掌管机密事务,参与谋划,运筹于帷幄之中,立下汗马功劳。
C.甘露二年,高贵乡公征召诸葛诞为司空,钟会预计诸葛诞不会听从命令,骑着快马前去禀告文王。诸葛诞反叛,钟会跟着文王到了寿春。
D.钟会任镇西将军讨伐蜀国。他发布檄文昭告蜀将吏士民:魏朝君王应天顺民,拨乱反正;西征之师,奉辞伐罪,仁义为本,怜民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
(2)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2 11: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2)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4)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l)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广都长(____________)(2)先主敬亮,乃不加罪(____________)
(3)或欲戏于琬曰(____________) (4)后敏事系狱(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B.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C.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D.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小题4】第(4)段中“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推断其中“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能体现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的几件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建安四年,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勇力人   余音袅袅,不如缕
B.讨袁绍于官渡 樊哙良坐
C.贼战急,军争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D.太祖指褚 荆轲笑武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牛与贼易食 勇气闻于诸侯
B.褚出阵前 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C.遂不敢取牛走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太祖见而壮曰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C.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禇哭泣得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他日见权,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大噱。

后蜀好,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众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恪到府,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权嘉其功,遣尚书仆射薛综劳军。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

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初,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筑堤。魏以吴军入其疆土,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东兴。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死者数万。恪遂有轻敌之心,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B.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C.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D.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中国古代社会,汉族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B.部伍,既可指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军队;也可指军队中的基层长官,一伍之伯也。此处文中指的是后者之意。
C.中书令,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司马迁曾以“太史公”身份任此职,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D.“建兴”是年号。年号最基本的作用是纪年,后来还可表示祈福、歌颂或改朝换代,一般新君即位都要启用新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恪才思敏锐,善于体察人心。孙权赐马,虽未见到马,但他立刻以“蜀国是孙权国外的马厩”提前感谢赐马,深得孙权欢心。
B.诸葛恪自信坚定,为政才能很突出。他多次力请任职丹杨,到任后,整顿军队,安抚顺服平民,仅一年,就降服了和预期人数相符的民众。
C.诸葛恪执政为民,得到百姓拥护。任太傅时他办理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百姓,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想看看他的形象。
D.诸葛恪有军事才能,但轻敌冒进。建兴元年大破魏军后,他想再次出兵,众大臣集体辞职来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2)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胤,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会全寄、杨竺等阿附鲁王霸,与和分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后为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余人,民五万余家,深幽不羁,莫不稽颡,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余人,以充军用。永安元年,征为西陵督,封都亭候,后转左虎林。中书丞华核表荐胤日:“胤天姿聪朗,才通行洁,昔历选曹,遗迹可纪。还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苍梧、南海,岁有旧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自胤至州,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州治临海,海流秋咸,胤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风横被,化感人神,遂凭天威,招合遗散。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自诸将合众,皆胁之以威,未有如胤结以恩信者也。衔命在州,十有馀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实难多得。宜在辇毂,股肱王室,以赞唐虞康哉之颂。江边任轻,不尽其才,虎林选督,堪之者众。若召还都,宠以上司,则天工毕修,庶绩咸照矣。”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候。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B.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C.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D.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掌管书记事,后来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稽颡,古代跪拜礼之一,两膝跪地,两手拱至地,以额触地,表极度虔诚。
C.永安,东吴景帝孙休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D.辇毂,皇帝的车驾。古代常常用作天子以及京师的代称,本文中代指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胤知恩图报。在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的相互争斗中,他蒙冤下狱,受尽酷刑,但始终没有作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述。
B.陆胤足智多谋。他在平定交州与苍梧两地时,能够因地制宜,恩威并用,不仅消除了边患,还就地解决了兵员问题。
C.陆胤为官清廉。他在出产珠宝珍玩的地方任职多年,内室却从不敷粉戴珠,家中也没有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的珍宝。
D.陆胤政绩突出。他治理交州,消除了风灾疫病;指导百姓积蓄淡水,用以饮食;商农安定富足,教化之风惠及万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
(2)民感其恩,以忘恋土,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