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一城市城郊稻藕轮作与稻鱼蟹混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结构模式,读图
【小题1】该城市最可能是
A.哈尔滨
B.武汉
C.西宁
D.北京
【小题2】该城郊农业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气候湿热
B.地广人稀
C.临近市场
D.机械化水平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7-08 12:0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主要农产品生产体现了
A.商品谷物农业特征
B.热带种植园农业特征
C.商品率低
D.高度机械化特征
【小题2】下列属于铁路运输的货物特点的是
A.轻、薄、短小,价值高
B.短距离运输,笨重的货物
C.长距离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
D.长距离运输,大宗的矿砂、石油、天然气
【小题3】根据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A.出口内陆资源
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C.开发内陆
D.进口重要的自然资源
同类题2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曲线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单位:mm),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甲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橄榄油生产和出口国,请分析该国种植油橄榄的有利区位条件。
(3)甲国海洋运输业发达,请分析该国发展海洋运输业的区位优势。
同类题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2】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使该地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同类题4
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C.人均耕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小题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扩大耕地面积,发展节水农业
同类题5
山东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的生产大省,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发展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已经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B.农业生产已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C.该地区已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D.人们可以改变某些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小题2】山东的蔬菜种植超越了地域界限,主要取决于(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市场条件
D.农业技术条件
【小题3】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一些地区能够形成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充足
C.历史因素
D.市场、交通以及技术因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