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N至48°N之间,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粮食商品率高
D.全球变暖
【小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土壤肥沃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小题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1-08 05:5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世界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区域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小题2】自2011年7月始,甲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甲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洼,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3】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小题4】北京“研发之都”的建设也必定带动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同类题2
读美国某农场经验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农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小题2】下列不属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
C.集约经营
D.面向世界市场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棉花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水源、地形 B. 气候、土壤 C. 交通线、市场 D. 劳动力、土地
【小题2】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 )
A. 耕地面积大 B. 热量条件好 C. 光照条件好 D. 机械化水平高
同类题4
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福建省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生产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3分)
【材料】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115°50′E~120°47′E,23°30′N~28°19′N。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为山地、丘陵,仅东南沿海的漳、厦、莆仙一带为平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区分,春秋相连,夏季长达6~10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5~11月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为118.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且土壤多为红壤
(1)福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1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一般是:
(6分)
(2)(6分)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
同类题5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4)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