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百兽之见我而敢不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狐也。
(《战国策》)
【小题1】对上文划线内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题2】对下文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饲养
B.观:观看
C.走:逃跑
D.畏:害怕
【小题3】本文刻画狐狸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A.动作
B.语言
C.心理
D.细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7 04:3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
C.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小题2】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秦王购之金千金
B.沛公安在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刻毒
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函:用匣子
C.失其所,不知 与:结交,亲附
D.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 币:钱币
【小题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B.臣愿得之 谒:请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
D.计不知所出耳    顾:回头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春秋战国时期多指他国派来的使者,后来也指依附于贵族的门客、策士、食客。
B.祖,即祖道。古代使者出使前,人们为其举行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称为“祖道”。
C.变徵,古代“五音”之一。五音除变徵而外,还有变宫、商、角、羽四个不同的音级。
D.郡县,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与县。古代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荆轲挺身而出,可见荆轲是一个义勇双全的侠士。
B.樊於期是在家境贫困时来投靠太子丹的,所以燕太子丹不忍心用他的头取信于秦王,他希望荆轲能改变原先的计划。
C.荆轲舍生取义的精神,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表现出他的义勇刚烈以及对荆轲的信任。
D.诀别时的音乐描写,从侧面表现出荆轲慷慨赴难的悲壮;“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从正面突出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同类题3

楚怀王拘张仪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夫人王之幸者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以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遗之于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必德子,秦女亦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是之,遽说楚王出张子。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楚怀王拘张仪:张仪曾以赠给六百里土地于楚国为诱饵游说怀王与齐国绝交,但是楚与齐绝交后,张仪却声称割地是六里,于是怀王大怒攻秦,又遭受大败。因此张仪再次出使楚国时,怀王拘禁了他。②靳尚:怀王的佞臣,和张仪关系亲近。③汤沐邑:享乐的地方。④擅楚之贵:在楚国拥有高贵的地位。⑤畜:收留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谓夫人王之幸者郑袖曰 幸:宠爱
B.欲因张仪遗之于楚王   遗:赠送
C.张子得出,必德子     德:感激
D.郑袖是之    是:对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见楚之无秦也     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
B.奉以上庸六县 势为王妻以临于楚
C.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挟宝地以为资 资之以金玉宝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了秦国,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C.靳尚说服郑袖,拐弯抹角地说了许多理由,其辞令令人叹服。
D.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马上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
⑵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⑶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劝学》)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日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假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令逐韩子。《诗》曰:“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若此之谓也。

注释:①诸发:战国时越国的大夫。②天子之封:天子所分封的土地。③海垂之际:接近海边的地区。④以像龙子者:用来模仿龙王的子孙。⑤避水神:使水神逃避。⑥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君子出使,会受到天子的宠爱。

【小题1】“维君子使,媚于天子”一句引自《诗经﹒大雅﹒卷阿》。《诗》中的风、雅、颂是按(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以一枝梅 (______) ②以列国之君 (______) 
③客则以礼见(______) ④愿冠以见 (______)
【小题3】“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中的“被”与下列哪一句的“被”意思相同(   )
A.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D.翡翠珠被 《招魂》
E.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小题4】 翻译“请为二三日惭之”。
【小题5】诸发为什么要对魏国的大臣说“剪发文身”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