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 或百步而后止   或:或者
【小题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小题3】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4 04:3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①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②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齐,指衣服缝边。古代丧服叫做衰(cuī),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③舒(zhān),稠粥;粥:稀粥。④宗国:鲁、滕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⑤歠(chuò):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B.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C.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D.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周代五等爵制之一,后代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士大夫的去世。古代帝王死叫“崩”。
C.世子,是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在奴隶社会里,还可称为太子。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尽孝的要求是,父母健在时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时依照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B.滕国的太子制定了三年治丧的制度,因国内父兄百官的反对,就两次派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
C.孟子用“草尚之风”的比喻,告诉滕国的太子“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做事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太子的行为。
D.我们从滕国太子治丧的做法上,看到了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同时“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的认识也给我们以启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荐之为中书博士。

高祖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高祖曰:“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中舍人,迁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侍中,广平王元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赖亮推治。世宗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世宗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

正光二年秋,疽发于背,肃宗遣舍人问疾,亮上表乞解仆射,送所负荷及印绶,诏不许。寻卒,谥曰贞烈。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五十四》)

(乙)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B.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C.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D.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又称门客或食客,寄食于王公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B.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文中指官印,是权力的象征。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
D.朕,文中是高祖的自称。皇帝的自称常见的有“寡人”“孤”“陛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崔亮人穷志坚,不慕荣华,崔亮小时候家境贫穷,堂兄崔光劝说他投靠当时超重掌权的李冲,崔亮拒绝了堂兄崔光的请求。
B.甲文崔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侍中,广平王元怀不守法规,崔亮在接皇上命令后就对他推问追究,后因宴会,元怀恃亲王地位泄愤,要殴打崔亮。
C.乙文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民本思想。
D.乙文孟子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